首页

新闻

直播

福州广电

专题

文化生活报

“福州城市会客厅”开馆

福州城市会客厅掠影

1月22日,位于三坊七巷林聪彝故居的“福州城市会客厅”开馆。市长尤猛军为会客厅开馆揭福,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阮孝应参加开馆仪式。

“福州城市会客厅”是福州市重点打造的文化项目,以艺术化的展陈方式,在福州古厝特有的舒徐空间里,从“榕之脉”“榕之胜”“榕之杰”“榕之厝”“榕之粹”五个视角,展现了福州优越的天然环境和悠久的历史人文,让人穿越“千年一回眸”的时光隧道,感悟此方热土的自然人文魅力。

本报开设《福州城市会客厅》专栏,特邀中国美术馆吴为山馆长为专栏题字,结合馆藏珍品,讲好福州故事,领略有福之州风采。

市长尤猛军(右二)与宣传部长阮孝应(左一)等领导为会客厅开馆揭福

福州城市会客厅入口处

榕之脉

“非福人不能来福地,有龙脉才会有龙泉”,林则徐恩师陈寿祺的这副对联,道出了福州人的虚怀好客,展示了福天福地福人的满满自信。

时空迁流,云卷云舒。自汉代建城以来,五度为都,六次拓城,形成福州环山纳海、襟江带湖的地理风貌。

福州多山。城在山之中,山在城之内。三山鼎峙,两塔双标;绿荫满城,曲径通幽。城郊则有闽都“四至”:北枕莲花,南控五虎,右擎翠旗,左标石鼓。

福州多水。九龙经脉,地出金汤;内河纵横,湖塘错落;二潮吞吐,三江汇流;向洋面海,势若奔龙。

闽之山,何苍苍;闽之水,何泱泱;闽之都,何皇皇。山鉴水而慧,水觐山而甦。灵山秀水,形胜东南。有福之州,斯之谓也。


榕之胜

榕之胜者,一在生态宜居,一在人文殊胜。二者相生相融,佐证古城千年嬗递。

生态宜居,使北宋诗人陈轩歌咏福州之“天然水墨图”有了现实依据。历代有福之人则心有灵犀,以“中轴线不移,里坊制不替”的睿识,勾勒出一幅举世不二的坊巷画卷,给当今世界。

人文殊胜,铸就闽都文化的灿烂历史。三坊七巷,中国都市仅存的“里坊制度活化石”,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烟台山,镶嵌着领事馆、洋行、医院、教堂等各色建筑,烙印着福州的百年沧桑与中西文化碰撞的火花……众多的历史文化街区、风貌区、建筑群、名镇名村和“海丝”遗存,隐现青山绿水间,涵纳天、地、人合作的精华,自信地传承着一方热土的文化基因。


榕之杰

闽中有材,左海为盛。海滨邹鲁之誉,由来已久。汉无诸开疆立国,休养生息;唐五代闽王拓城辟港,创四门学,遍育闽中秀士;宋时闽学蔚起,刻书成业;明清书院比肩,科甲联芳。中原士民,数度南奔,文化交汇,人才融通。

三山养秀,几多鸿儒。蔡襄治闽,伯玉植榕,江山人物,俱臻熙盛。林公开眼看世界,师夷以制夷;左沈倡办船政,济海兼济世。朱熹理学集大成,阐经弘道;严复翻译《天演论》,启智发蒙。乃裳另辟新福州,觉民赴义黄花岗……

城开闽越源溯昙山,听浩歌一路;龙腾海左凤翥江南,驰俊彩九州。“进退一身关社稷”,能千古镇我湖山者,惟明贤俊杰!


榕之厝

古厝,闽台及东南亚地区对老屋古建之方言称谓。闽都千秋,聚落次第,坊巷峥嵘。2200多年的建城史,孕育了海纳百川、源远流长的闽都文化,亦造就了黛瓦相连、沧桑百年的古建筑群。

福州古厝有幸。诸多名人故居、纪念建筑,乃至祠堂庙宇、宫观禅林,被开明而爱抚之手保护了下来,虽历经沧桑,依然大放异彩。

福州人有福。历史与现代,保护与开发,传承与创新,在古建筑中一览无遗。寻幽访胜,驻足徜徉,感受千年文脉,触摸亘古乡愁。

“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福州古厝》序言新发,不啻为一阵惊蛰之雷,唤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落地福州!


榕之粹

福州山海异趣,文化多元,有“路逢十客九青衿”,也有“万家沽酒户垂帘”。惟耕惟读的风习,宜商宜旅的环境,中西文化的交融,传统技艺的沉淀,带来了地域文化的异彩纷呈。

俗语曰:“七遛八遛,莫离福州”。信仰习俗,民间技艺,饮食文化,俱臻妙境;闽剧曲艺,评话伬唱,诗钟灯谜,各领风骚;更有福州三宝,翰墨金石,大漆工艺,自成体系。

闽都文明之风采,有如榕树,枝荣叶茂,垂荫一方;闽都文气之蕴藉,有如茉莉,淡泊素雅,香远益清。

有福之州,幸福之城。向善向上,五福临门——知福,造福,享福,惜福,祈福。曰:知福更知造福,享福当思惜福,祈福则祈全福。

“开风气之先,谋天下永福”,福州有福有量,福何如哉!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