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直播

福州广电

专题

文化生活报

餐桌“海味” 他们这样保障

“五一”假期,位于马尾亭江镇的市进口冷链食品集中监管仓依旧繁忙。在作业区回车场,工作人员正在对食品包装进行消毒;在监控区,两名工作人员正对着大屏幕,对一线作业人员实时监管。

福州是重要的口岸城市和进口食品消费大市,进口水产品占全省三分之一。集中监管仓转班综合协调组组长陈伟告诉记者,作为进口冷链食品入市前的“最后一关”,所有从海关放行的进口冷链食品,都会被直接拉到集中监管仓消毒,符合标准以后才会流向市场。“货物进口高峰时期,监管仓基本24小时运转,持续‘消化’待检进口冷链食品。”陈伟介绍,1月至5月1日以来,完成1198个柜约3.31万吨、207.80万件冻品的检测与消杀,封存、处置相关货品约442吨,有效发现进口冷链食品疫情传播风险,并控制在第一时间、第一环节。

“五一”假期,已经完成积压货柜消毒工作的工作人员原本可以就地休息,但由于在抵达港口的货柜中发现了两个核酸检测为中低风险的食品,工作人员主动放弃休假,提前介入,对货柜进行检测和消杀。“‘五一’假期,我们有90名工作人员坚守在岗位上,其中有30多名一线工作人员。”陈伟介绍,除了一线工人,集中仓还从各区县抽调人员,实行实时现场监管,保证每个环节不出错。

通过监控室的摄像头,记者看到几十名工作人员穿着防护服,正在将货柜里的商品进行内外包装的消杀。“为了保证万无一失,我们对中低风险食品实行物理+化学双重消毒。”陈伟指着监控画面里一部外观像行李安检仪的机器告诉记者,就在此前,这里经历了从“人工”到“智能”的蜕变。

原来,这台紫外线催化复合消杀机是集中监管仓参与研发的,可以广泛运用于各种温度下的包装箱及货物外表面各类细菌及病毒的消杀。“它在北京冬奥会的赛场上被广泛使用,直接推动物理消杀技术入选全国冷链食品消毒技术指南。”

紫外高效快速消杀是货品消杀的第一步。随后记者看到,工作人员还要用低温消毒液对货物进行第二次消杀。消杀完毕便将货物送入指定仓库短暂存储,等待核酸检测结果,如果没有问题便出具检验合格证明,再由专门的工人装卸出仓、数据录入。如此一系列的流程结束,货物才可以进入市场。

集中监管仓员工奋斗在一线,“保住”了不少市民假期餐桌上的“海味”,也让不少企业松了一口气。

福州庆祥报关报检有限公司负责人杜女士说,假期前,该公司负责的2个中低风险食品货柜抵达口岸,要是集中监管仓停工,货柜可能会被退运或销毁。这样的话,公司的损失在四五十万元。“多亏了集中监管仓提前介入,我们减少了损失。”

“保证进口冷链食品安全,一个环节都不能掉队。”陈伟说,虽然放弃了节日休息,但集中监管仓正常运转,在确保疫情防控安全的前提下,不仅保障福州进口冷链食品的民生供应,也减少了货主的经济损失。


来源:福州日报
编辑:叶虹 责编:林真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