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直播

福州广电

专题

文化生活报

宏琳厝:古韵悠长 民居典范


宏琳厝    作者:林培松    尺寸:98×98cm

坐落于闽清县坂东镇新壶村。由商人黄作宾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始建,其子黄宏琳四兄弟续建,历时28年建成。这座规模庞大、结构精巧的民居建筑,是全国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单体建筑,被誉为“中国民居建筑优秀范例”。画作现藏于福州城市会客厅。


宏琳厝风光


在福州市闽清县坂东镇新壶村,有一座规模庞大的古民居——宏琳厝,俗称新壶里。

它历经几个世纪的风雨沧桑仍然屹立,以独特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凸显在人们的面前。

在画作《宏琳厝之韵》中,古厝庭院深深,处处遗存远年的厚重与沧桑。


门迎五重案,前有玉带环

梅溪上游的演溪打了个深湾,民间地理上视为“玉带”,宏琳厝就建在河湾内的玉带环抱里,形似玉带环腰。隔河而望,从近到远是由低到高的五重平行山脊,被称为“五重案”。“门迎五重案,前有玉带环”,背靠柯洋仙峰,古时被认为是一处风水宝地。

画作《宏琳厝之韵》中,古厝被远方的绿水青山环绕。墨色浓淡中,别有一番韵味。

宏琳厝由药材商人黄作宾始建于1795年,至其子宏琳1823年方全部落成,建造整整历时28年。它占地面积一万七千多平方米,共有大小厅堂35间,住房666间,素有“民间故宫”之称,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单体建筑。

“古厝为土木结构,按中轴对称布局;厝内廊回路转,纵横有序,是一座一次性设计、一气呵成、整体结构精巧的民居建筑。厝屋细处更是雕梁画栋,气韵生动。一门一窗,无不镌刻古时的美学与匠心。”此次为福州城市会客厅创作画作《宏琳厝之韵》的画家林培松说。

至今,老宅已沐风雨200年。行走在大块鹅卵石和青石板铺就的长长横街上,恍若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马褂长袍的年代。


一纵一横,庭院深深

画作《宏琳厝之韵》中,宏琳厝的形态为“一纵一横”。“一纵”,即正厝在一条中轴线上,“一横”,即横厝、外横厝在中轴线的左右侧,形成左右对称,前后贯通之势。

在画家林培松眼中,古厝规模宏大,房舍错落有致,楼上楼下四通八达。“屋顶的燕尾脊造型优美,装饰考究;女儿墙造型奇特,绘饰华丽;垂花、斗拱、门窗花格雕饰图案玲珑剔透;厅、廊上方雕梁画栋,造型生动,让人不禁惊叹古人的建筑工艺之精湛、布局之讲究。”画家林培松说,这些也成为画作中的重要元素。

宏琳厝分三进。第一进由家中的小字辈居住;第二进由家中的中字辈居住;第三进由家中的老字辈居住,依从长幼有序的礼法。一进与一进之间,还有街、廊、弄、墙贯穿其间,既前后呼应,又左右逢源。

“宏琳厝进与进之间过渡地段的建筑,叫过雨亭,它潜在的建筑功能是作为消防设施。”画家林培松说,“在三进大厅当中正上方所悬挂的一块匾额,是清朝咸丰皇帝赏赐的三道圣旨组合而成。”

看着三进大堂上那皇帝制诰,恍如回到旗袍马褂的年代,听到先生用教鞭敲打着瞌睡的孩童,偷懒的丫头坐在外横厝的天井下讲着太太小姐们的种种,见证着这个家族每天故事的发生……


古厝古韵,风雅情怀

在设计建造上,宏琳厝尤为突出的是防卫功能。全宅由外到内设有厚墙重门、城槛暗室、兔耳、下马间、炮房、冲击门、墙脚攻击眼,横街头的抛掷台等多道防卫设施,全厝仿佛是一座固若金汤的城池。

“宏琳厝的防火墙十分注重上部轮廓线的变化,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做流线型,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故称马鞍墙。”此次为福州城市会客厅创作画作《宏琳厝之韵》的画家林培松说。

宏琳厝虎头门前的街上,门墙矮墙之间用平栏相连,矮墙外竖两根华表。“平栏和华表两个建筑小品的组合,谱就了一曲凝动的乐章,体现出宏琳厝雍容华贵的气度和虚怀若谷的胸襟。”画家林培松说。

置身宏琳厝,仿佛可见数百年来这里的兴盛、传承、繁荣与变迁。远离钢筋水泥包围的现代化,流连古厝时光,品味风雅情怀。沉浸在古韵中,历经沧桑的宏琳厝延续着底蕴与故事,从未离开过。

文/ 刘  媛

画家简介:林培松,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高级美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