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直播

福州广电

专题

文化生活报

翰墨丹青重回南公园 致敬闽画艺术


一纸道春秋,四面皆风流。

10月31日—11月30日,“龙珠遗珍——龙珠画苑书画名家作品展”在福州市南公园桑柘馆展出。

本次展览是由福州市台江区人民政府主办,文化生活报社、台江国投集团、台江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台江区园林中心、台江区融媒体中心等单位承办。历经前期有序筹备,展览集齐了25位龙珠画苑书画大家的代表之作与历史资料,让书画爱好者领略一场闽派书画艺术盛宴。


花卉四条屏  张锵  作

木兰从军(左)韩康卖药(右)   郭梁  作


      1930年,龙珠画苑在南公园龙津境成立,由在榕的画家郭梁、张锵、陈笃初、李霞、林节和陈子奋等倡议组织,先后有闽籍书画名家20多人参加。其中有擅人物的郭梁、李霞、李耕、周愈;有长山水的吴适、张汤铭、林节;有工花鸟的王鹄、郭东洲、刘源沂、陈易新;有专写梅兰松竹的萧梦馥、陈笃初、洪亮;有山水、人物、花鸟全能的张锵、陈子奋、叶克燫;还有绘画、音乐、喜剧皆通的刘源沂。稍后参与的朱铎、李可信、陈域等均各有所长。加入社团的画家均是福建当时画坛的名流,画家阵容强大,艺术风格和审美旨趣或同或异,不求统一,在艺术上相互借鉴、共同成长。

      画苑设在画家郭梁画室“闲鸥寄庐”之邻,从阁楼上可与会所相通。前清举人、书画家萧梦馥认为,此地处南公园龙津境,而福州濒临东海,提议采用《庄子·列御寇》中“千里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的典故,拟命名“龙珠”。在场陈笃初拍掌叫绝:“真是涉海得骊珠。”即定名“龙珠画苑”。


三寿作朋   陈易新  作


合作画“秋影”    吴适  陈子奋  林节  作

花卉图   林节  作


      与其他美术社团不同的是,龙珠画苑的成立宗旨不像其他一些艺术社团以出版刊物、发表作品、举办展览为主要目的,而是以单纯的技艺切磋和艺术交流为主旨,体现了画苑最为真实、最为纯粹的艺术性。画苑虽为时局所迫而解散,但这群闽地代表性画家的艺术活动、美术观念、绘画风格等方面,都在无形之中烙下了时代的印记,反映了八闽画家的审美取向和整体水平,为推动福建美术创作和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也为中华美术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花卉图   郭东洲   作


      山水花鸟,诗情盎然;笔走龙蛇,挥洒自如……“龙珠遗珍——龙珠画苑书画名家作品展”荟萃郭梁、李霞、李耕、吴适、陈子奋等众多书画名家典范之作。

     其中,郭梁《木兰从军》汲取西画养分又极具国画审美情趣;李霞《麻姑献寿》表现中华女性之美;陈子奋《戏曲人物》则极具戏剧效果与舞台感。

      福建省画院副院长翁志承观展时显得格外激动,他介绍道:“李霞是近代福建人物画的代表,受闽派风格影响,画风娴熟,用笔老辣、浑厚,有篆书加上行草的味道。郭梁的特点就是他对人物脸部的处理,吸收了海派风格,就像火柴盒上的人物,带有西化的立体感。他的红,比如人物的嘴唇,就学习海派的胭脂红。龙珠画苑开创近代闽派书画的先河,画风甚至影响至台湾和东南亚艺林。”


戏曲人物   陈子奋  作


      有趣的是,展览中亦不乏充满“烟火气”的书法作品,如林石庐《致张子仲信札》,行文中道出两位友人的日常交往,以及对书画的痴迷。

      “此展用心于闽地的书画史,用力于‘画苑’的史料性,挖掘一段尘封的往事,‘龙珠’中几位属于‘龙头’书画家的作品收藏者众,而多不太受关注的书画家作品就显的很少,林石庐就是其中一位。他自幼痴迷于书,酷爱金石藏书,并善书画篆刻。曾得古镜百面,遂名其斋‘百镜山房’。有藏书楼‘宝岱阁’,又称‘三万金石文字室’,可见其癖好与收藏。好古、鉴古是林石庐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本色。林石庐藏书万卷,多有宋元刊本及金石之书,金石拓片二万余通,善本近千种,藏镜数百面。其眼光之高,识见之卓,收藏之丰,令人叹服。相信通过此次展览一定会引起更多的关注以及资料的收集和研究。”在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傅永强看来,这是一个诚意满满且意义深远的展览。


群雁图   朱铎  作


      龙珠画苑翰墨丹青以流动的笔墨气韵、无声的艺术语言,呈现20世纪初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下,闽派书画艺坛对于西方艺术思潮的探索与尝试,对中国传统水墨的传承与保护,也为梳理闽画历史脉络提供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视角。

      福建省文物鉴定中心书画类特约鉴定专家沈英艺表示:“龙珠画苑是历史上有组织的书画艺术团体。展览在这里举办,显得格外有意义,当时龙珠画苑成立和聚会地点就在南公园,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书画艺术,具有历史与现实的意义。”



      穿越近百年的风雨,龙珠画苑翰墨丹青重回城南公园,佳作汇聚,人流不息,想来秋冬赏艺,定当别有一番烟云。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