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直播

福州广电

专题

文化生活报

“3820”战略工程30年30人 | 卢美松:钩沉光史册的福建方志“百科全书”

上世纪90年代初,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敏锐洞察、准确把握福州所处的历史方位,以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科学谋划实施“3820”战略工程,引领福州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接续追梦三十年,踔厉奋发向未来。三十年来,福州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不动摇,一张蓝图绘到底,奋发有为干事业,不断开创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的崭新局面,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福州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5月19日起,福州广播电视台推出“接续追梦三十年 踔厉奋发向未来”——福州市“3820”战略工程实施30周年系列报道。6月11日播出“30年30人”之《卢美松:钩沉光史册的福建方志“百科全书”》。

1944年10月,卢美松出生于福州东郊一个普通农户家庭。他自幼家境贫寒,又是家中长子,因此很小就开始务农劳作。那时,卢美松最喜欢的就是听评话、听村里老人们讲历史故事。到了六岁,卢美松进入私塾求学,开启了对知识世界的探索。

上初中的时候,卢美松初见《汉语》《文学》和《历史》教材等就心生好感,尤其喜欢学习古诗。他还清晰地记得,他的老师用福州方言吟诵“秦时明月汉时关”,那是他首次震撼于古诗境象之美。此后,他便深深地迷恋上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初二时,卢美松的同学向他推荐了一本《中国上古史演义》普及读物。这本书为他打开了一个新世界,他惊叹于中国历史的悠远和中国神话的精彩。于是,他不再满足于听评话、听故事,也不满足于老师的讲解,开始广泛阅读文史类书籍,尤其偏爱古典小说,无论是《隋唐演义》《说岳全传》,还是《封神演义》《东周列国志》,凡是能找到的,他通通要认真研读一番。

▲卢美松

1963年,卢美松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大历史系,受教于翦伯赞、田余庆等名师。在北大求学期间,有一次,卢美松满怀希望到图书馆借阅自己一直无缘阅读的《闽都别记》。不料,管理员送来的却是《闽都记》,他粗略翻阅后才知这是一本地方志书。卢美松说,他当时感到索然无味,谁能想到30年后这却是他从事的正业。

五旬回归方志事业

习近平同志具有浓厚的方志情怀。1990年,他到福州履新之初,就仔细研读了地方志,对福州的历史、文化、人物、古迹有了很深的了解。在与福州同志交流时,他不管走到什么地方,对名人古迹都如数家珍。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提出了许多前瞻性的思想和观点,为延续文化的“根”与“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给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1994年,已在福建省财政系统工作18年的卢美松,到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担任副主任。在省方志委,50岁的卢美松终于找准了自己的定位。

卢美松说,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其实自己一直都没有离开过历史专业,业余时间都在看书,也在坚持写作。只要坚守文史初心,什么时候开始都不迟。

▲卢美松参加“悦读·修身”读书心得交流会(图片来源:中国文明网)

卢美松在省方志委工作的10年间,省方志委出版方志、年鉴、旧志和历史文化典籍等共198部。卢美松声名鹊起,被誉为福建方志“百科全书”。

▲卢美松的部分著作

在这段时间,让卢美松印象最为深刻的,是18本具有福建地方特色志书的编纂工作。

据卢美松回忆,2002年,福建省领导提出要编写具有福建地方特色的志书。方志委迅速提出,要编撰《武夷山志》《闽江志》《客家志》《土楼志》《名产志》等18本书。

卢美松马上组织工作人员,在全省范围内展开调查。他们先后往返武夷山12次,走访武夷山脉的23个县,经过详细的调查研究和资料收集,《武夷山志》率先出炉。这些资料的收集和准备,为武夷山申报“双世遗”提供了重要的素材。

六旬主政省文史馆

“3820”战略工程实施30年来,历届福州市委、市政府从队伍建设、经费支持等方面发力,全方位推进修志编鉴、历史文献、典籍出版等文史研究工作。

在福建、福州文史工作大发展的形势下,卢美松的事业又迎来了新的转变。

2004年6月,60岁的卢美松正在西藏出差,一纸调令下来,他聘任为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长。这一干又是10年。

上任不久,卢美松恳请省文史研究馆德高望重的老馆员赵玉林题写馆名并题联。赵玉林给出的联语是“钩沉光史册,颐养蔚人文”。这是对馆务工作的准确概括,表达了赵玉林作为馆员“头雁”的心声,也表达了他对文史馆的热爱和期望。

在赵玉林的建议下,卢美松产生了为馆员出版专著、遗著和整理出版福建历史文献、典籍的想法。

▲卢美松正在查阅资料

卢美松很快将这个想法付诸于实践,决定出版《福建文史丛书》。就在筹备工作有序推进之时,卢美松发现编辑人才较为紧缺,急需聘请一批年轻的文史专家或研究人员。于是,卢美松延揽了连天雄等一批勤勉敬业、博闻强记的文史专家和文史爱好者。这些人才在各项文史研究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福建文史丛书》正式出版后,在业内外广受好评,福建省文史研究馆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亮。

在福建省文史研究馆的10年间,卢美松还主持出版了国家文化建设工程《中国地域文化通览》的《福建卷》和《台湾卷》、省级社科规划课题《八闽文化综览》等,共组织整理出版或印刷福建文史书籍110部,践行了他始终坚持的文史初心。


▲卢美松主编的《福建文史丛书 八闽文化综览》


▲卢美松主编的《中国地域文化通览 福建卷》

老当益壮 赓续闽都文脉

虽然卢美松早已成为省市文化界的领军人物,在史学、民俗、文教、人物等方面的研究硕果累累,但是他的求索之路仍在继续。

2021年,福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行动纲要》,提出要打响海上福州、数字福州、新型材料、海港空港、闽都文化等五大国际品牌,推动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取得更大突破。

在闽都文化品牌建设如火如荼之际,卢美松被福州市闽都文化研究会聘为首席顾问,继续从事文史工作。除审读书稿、评审文史作品、举办讲座外,他将自己的主要精力转向闽都文化的挖掘和研究,积极主持与闽都文化相关的地方文史著作出版和编辑审订。因此,就有了近几年福州市民熟悉的《福州通史简编》《越王山志》《坊巷名居》《朱紫名坊》《福州鳌峰史话》《冶山史话》《福建官箴》等图书。


▲卢美松主编的《福州通史简编》


▲卢美松等人主编的《越王山志》

如今,应福州市政协等的邀请,卢美松正在主持编写《福建都城隍庙志》《乌石山新志》《福州河口史话》《福文化概论》《七闽人师阮弥之》等一系列挖掘闽都文化内容的图书。

卢美松认为,闽都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但“闽人不善为名”,此前宣传、介绍得不够。福州人杰地灵,在文学、教育、历史、艺术、地理等方面卓有成就的前贤名人值得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沉下心来慢慢挖掘研究,这样既能弘扬传统文化,又能培养造就人才。

▲卢美松在三坊七巷调研

对于自己从事的文史工作,卢美松说:“文史缘同骨肉亲,文史对我来说已经深入到骨肉血脉了。国家培养了我,我就要把毕生所学知识全部奉献给国家和社会。这也是实现我们文史学者的人生价值。”


福州广播电视台出品
编辑:林昱星 责编:庄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