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茉莉满枝丫,墨香沁人心。为喜迎第44届遗产大会在福州举办,“百福来仪”第六届海峡两岸中青年篆刻大赛初评于日前展开。本次大赛列入国台办2021年对台重点交流项目之一。
第六届海峡两岸中青年篆刻大赛初评现场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篆刻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行刀方寸间,挥毫问古今。海峡两岸篆刻大赛以极具历史传承与时代内涵的作品,进一步推广与弘扬篆刻艺术这一传统文化瑰宝,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得到了两岸广大篆刻爱好者的积极响应。从3月31日到5月31日两个月的时间内,大赛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北京、上海、内蒙古、河南、浙江、福建、台湾等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参赛作品共计1226件,其中台湾参赛作品126件。
由陈达、梁章凯、傅永强、方松峰、叶林心等专家组成的初评评委组对参赛作品进行初评,从中筛选100件优秀作品入围本届大赛。
妙趣横生的鸟虫篆、古朴清峻的秦篆、苍劲质朴的浙派篆刻、雍容华贵的粤派篆刻……游走在上千张的印屏之中,评委秉承着对每一件作品认真负责的态度,对作品细细斟酌,反复品鉴、考量、筛选。
作品围绕“百福来仪”“德有邻”这两方命题展开,在初评现场来来回回转了几圈的梁章凯评委说:“今年的参赛作品数量虽与去年持平,但是质量比往年有所提高。选手们按照命题内容进行的创作,从风格、取法到创意都来得更广更全,展现了参赛者在篆刻艺术上的新探索,用篆有大篆、小篆、鸟虫篆等,涉及的篆刻派别如浙派、皖派、岭南派、齐鲁派等等。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港澳地区参赛作品的质量较以往有很大的进步,在香港西泠学堂的组织下,香港地区选手们参赛的热情大幅度增长”。
第六届海峡两岸中青年篆刻大赛初评现场
一幅制作精美的印屏不仅是对观赏者的尊重与负责,也是选手篆刻水平与创作态度的具体体现。在陈达评委看来,今年选手们在印屏制作上也有所突破,产生了不小的进步。但是比较可惜的是,部分选手因为印屏制作稍显马虎,这也就导致了整个篆刻作品没有得到一个完美呈现,这就成为不少作品遗憾落选的因由。他强调,艺术性与美的表达,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因而希望更多的参赛选手能够从传统中汲取养分,从传统的篆刻中挖掘新意。
在初评现场,一件作品吸引了叶林心评委。他表示,这件作品无论是印章的创作风格,还是印屏设计,都很好地体现了篆刻技法、审美情趣以及作者对篆刻艺术的探究。但是非常遗憾的是,这件作品并不能入围,原因是参赛选手并没有认真审题,命题作品为两方印章,而他仅仅只刻了一方的“德有邻”。叶林心评委强调,印章的篆法、章法、刀法,边款的刀功文采,以及题签题跋的书法水平,种种细节都能考察出参赛者的整体艺术修养,也都会成为评委评判焦点。而对命题作品的认真审题,把握创作的方向与主题立意,则是参赛的前提与基本要求,也是考察选手的细心与用心。同时,印文用字的把握,也是篆刻评选的标准,尤其是错字、别字、生僻字、通假字等等,这也是考验作者的文字功底与个人修养。今年在评审过程中发现参赛作品中仍旧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文字问题,这值得引起参赛选手的重视。
或典雅工稳,古朴遒健;或苍劲有力,大气磅礴;或纯真情挚,飘逸洒脱……评委们一致认为本届参赛作品,风格各异,流派纷呈,可谓,金石声中究篆文,秦朱汉白鸟虫纷。最终经过一下午的推敲,100件优秀作品入围本届大赛。除了往届金银铜奖选手表现依旧神勇外,不少新秀参赛者也让人眼前一亮。
据悉,由西泠印社、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福建博物院等单位主办,文化生活报社、中国寿山石馆承办的“百福来仪”第六届海峡两岸中青年篆刻大赛作品展将于8月在福建博物院开展,这100件优秀篆刻作品也将集体亮相,之后获奖作品将集结成册。
与大展同时进行的是第六届海峡两岸中青年篆刻大赛的最终角逐。本届大赛将最终评选出金、银、铜奖作品共33件。其中,金奖3名,每人奖励20000元+获奖证书,同时可作为申请加入西泠印社的条件之一;银奖10名,每人奖励5000元+获奖证书;铜奖20名,每人奖励2000元+获奖证书。本次大赛依旧设置创新探索奖2名,除获得获奖证书外,获奖者还将获得大赛总顾问韩天衡为其作品题签(入围名单附后)。
本报记者 马洛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国台办2021年对台重点交流项目之一
“百福来仪”第六届海峡两岸中青年篆刻大赛
百件优秀作品入围名单
王大庐(安徽) 王小云(陕西) 王心茂(湖南) 王 凯(山西)
王 骁(福建) 王 浩(河南) 王善增(河北) 王肇凡(江苏)
文开宁(湖南) 孔赵杰(浙江) 孔宪勇(山东) 邓长春(四川)
邓君浩(台湾) 古员齐(台湾) 古宏保(安徽) 石扬子(福建)
史 倩(湖南) 白晓航(河北) 朱氤鹏(安徽) 刘广毅(台湾)
刘茂林(湖南) 刘俊男(台湾) 刘捷帆(福建) 刘 彪(安徽)
江高高(福建) 安 泽(山西) 芦玉龙(黑龙江) 苏 浩(山东)
杜志笃(甘肃) 李典国(福建) 李梦琴(湖南) 肖春光(吉林)
吴 广(贵州) 吴晓光(吉林) 吴集辉(福建) 何剑辉(福建)
何颖姿(澳门 何鑫宇(福建) 宋平芳(浙江) 张士轲(河南)
张生宗(甘肃) 张俊英(河北) 张新艳(河北) 张 巍(黑龙江)
陆宗盛(安徽) 陈 宇(江苏) 陈 坤(四川) 陈佳呈(台湾)
陈怡静(台湾) 陈钰守(台湾) 范明旭(江苏) 林飞煌(福建)
林伟劲(广东) 林李阳(福建) 林宏翰(台湾) 林国儿(香港)
庞学虎(甘肃) 郑军锋(陕西) 郑红杨(重庆) 郑荣嘉(福建)
赵健惟(内蒙古) 赵 鹏(陕西) 胡永东(江西) 胡俊峰(山西)
胡展艺(河南) 俞喆淳(浙江) 贺 朕(山东) 倪仕旭(福建)
徐 达(山东) 徐克强(湖南) 徐 鹏(安徽) 翁兴杰(广东)
高 马(重庆) 高校园(湖北) 高 浩(福建) 高梦圆(福建)
高 鑫(黑龙江) 郭子栋(山西) 唐茂轩(四川) 姬鹏程(河北)
黄己榕(湖南) 黄子峰(福建) 黄胜勇(湖北) 萧凯中(台湾)
曹长升(安徽) 曹 锋(河北) 常锦硕(河南) 董晓坤(河南)
蒋卫平(江西) 蒋芳顺(湖南) 蒋晖鹏(湖南) 蒋温祥(浙江)
温福群(广东) 赖海宇(广东) 雷森明(山西) 简荣枥(台湾)
蔡福仁(台湾) 廖林浩(湖南) 潘 旋(江苏) 戴廷丞(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