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直播

福州广电

专题

文化生活报

方寸之间 笔走游龙 金石华彩——“福泽东方”第七届两岸中青年篆刻大赛初评结果出炉!



翰墨书香随风逸,榕树阴浓夏日长。“福泽东方”第七届海峡两岸中青年篆刻大赛于日前展开初评。

从4月7日到5月31日近两个月的征稿期内,大赛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北京、上海、新疆、内蒙古、西藏、浙江、福建等省市自治区,港澳台地区的参赛作品共计1335件,其中台湾地区参赛作品175件。本届大赛由梁章凯、陈达、傅永强、冷旭、岐岖、方松峰、卢为峰、桑建华、叶林心、黄映恺等评委组成初评评委组,对参赛作品展开初评。

篆刻艺术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文化载体,民族精神追求的时代写真。本届大赛意在以篆刻艺术推动海峡两岸“福”文化资源的转化利用,促进当代两岸篆刻艺术的繁荣发展。大赛得到了中青年篆刻爱好者的积极响应,本届参赛选手有往届获奖优秀选手,也有00后的小生,作品展现了篆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1300多幅印屏整齐地悬挂在福州乌石山北麓陈为新印钮艺术馆中。秉承着科学公正、优中择优的原则,评委专家们游走于印屏之中,细致地端详、品鉴、考量与对比。评委方松峰说:“篆刻大赛前后经历10年的时间打造,今年已经是第七届,大赛的来稿量、水平和社会影响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在大赛的过程中,许多青年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大赛探索出以篆刻艺术的方式,促进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增进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在寿山石的故乡福州举办,具有别样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


评委们在为新印钮艺术馆前合影


      本届大赛围绕“福泽东方”“致广大尽精微”两方命题印文展开,在评委桑建华看来,今年两方印文的解读和表现上是有难度的,“福泽东方”是复杂和简单的集合体,在执行上需要选手们用心把握。选手们各有解读,有工稳古朴的古玺印、雄浑苍厚的秦汉将军印、典雅端方的商晋小玺等,涉及的派系包括浙派、皖派、岭南派、齐鲁派等。可谓,风格多元,流派纷呈。

     印从书出,一方印文决定好表现的内容和风格后,就要探索它的表现形式,好的作品需要具备书法的意境和底蕴,评委冷旭说:“对篆刻语言的深入理解,在手头功夫,更在于篆者的文化底蕴和个人修养。印屏上呈现的作品和边款文字是品评的重中之重,通假字的引用、繁体字的使用、文句的选取以及各种书法文字的呈现等,品评作品就是综合各种细节,判断作者的传统文化功底、表现形式和整体效果。”

     印屏是篆刻作品的最终呈现,今年的印屏设计各家争艳,朴素简明有之、古朴典雅有之、清新明丽亦有之。印文的搭配、排布和印签的制作,都展示了篆者精心设计的成果和认真负责的态度。今年印屏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得到了评委的认可,但也有普遍存在的问题,评委陈达指出:“印屏是篆刻作品的门面,其中印签又决定了观者的第一印象,今年淘汰的作品有一部分就是印签的设计上出现了问题,尤为可惜。”


第七届海峡两岸中青年篆刻大赛初评现场


     针对每一件作品,评委们都会再三品评,评委岐岖认为,大浪淘沙始见金。评委认真细致的态度是对每一位参赛选手负责。艺术没有固定的标准,篆者们可以自由扩展它的广度和深度。

     初评现场进行了入选、入展两轮作品评选,本届参赛作品质量之优也得到了评委组的一致认可,经过专家组的激烈讨论和组委会的斟酌考量,海峡两岸中青年篆刻大赛首次在初评入选、入展作品数量上做了扩充,最终选定240件作品入围本届大赛,并精选130件作品入展。

     “今年选手们的参赛热情不减,在疫情的影响下,参赛作品仍维持了往年的数量,略有增长。从刀功、边款到印屏的设计,整体水平较去年有所提高,风格也更为多元,可以从作品中看出选手的成熟的风格定位和创新的艺术思考,是今年参赛选手整体的一大进步。”对整体参赛作品水平、风格,评委会主任梁章凯给予了肯定。

     据悉,由西泠印社、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福州市委宣传部、福州市委统战部、福建博物院、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协中国寿山石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福州广播电视台等单位主办,文化生活报社、福州台江国投集团、东方石艺城承办的“福泽东方”第七届海峡两岸中青年篆刻大赛作品展将于8月在福建博物院开展,这130件优秀篆刻作品也将集体亮相。

     与大展同时进行的是第七届海峡两岸中青年篆刻大赛的最终角逐。本届大赛将最终评选出金、银、铜奖作品共33件。其中,金奖3名,每人奖励10000元+获奖证书,同时可作为申请加入西泠印社的条件之一;银奖10名,每人奖励5000元+获奖证书;铜奖20名,每人奖励2000元+获奖证书。本次大赛依旧设置创新探索奖2名,除获得获奖证书外,获奖者还将获得大赛总顾问韩天衡为其作品题签,之后获奖作品也将集结成册(入展、入选名单附后)。

本报记者  叶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