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直播

福州广电

专题

文化生活报

裁成之妙 烟霏露结——读陈秀卿女史的漆书艺术


幼时读《千字文》,对“杜藳钟隶,漆书壁经”八字记忆尤深。

《晋书·束皙传》记:“初,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盗发魏襄王墓,或言安厘王冢,得竹书数十车……漆书,皆科斗字。”这大概是“漆书”的来历;至于“壁经”,是相传在孔子住宅的壁中发现了古文经书,以漆为之,故名。


《甲骨文》(集契集 诗)铝蜂窝漆版  陈秀卿  作


考察书法史,一是字体,一是风格,一是技术,一是材料——而材料的变化,与书法史的发展,相得益彰,作用不可小觑。

比如刻在龟甲和牛骨之上的甲骨文,比如铸在青铜器之上的钟鼎文,比如书写在竹简与木牍上的隶书与章草,刻在石头上的篆书与楷书等等,到纸的出现,书写变得更加广泛和简易,具有个性的书法家也就开始大量涌现,张芝、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人光辉灿烂的创造,皆源于此。


《菊》铝蜂窝漆版  陈秀卿  作

《永》铝蜂窝漆版  陈秀卿  作

      无疑,两千年来中国书法史的书写,是一个不断地寻求材料突破的过程,相应地,也是书法家书写个性解放的过程。因为在我看来,卓越艺术家的出现,正是既能突破旧材料、又能运用新材料,并且材料对他的束缚越少,他的精神性也就越强。因而,我们无法想象,张旭和怀素的狂草会出现在甲骨或钟鼎时期。

      而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可以任意穿越于历史时空之中,或甲骨文,或钟鼎文,或狂草,或西方抽象表现主义,都可同时并置,变成为彰显艺术家独特匠心的作品。

      著名艺术家陈秀卿女史的漆书创作,一是利用了福建省特有的漆器作为书法创作的载体,它不是纸张与漆器之间的简单转换,而是将漆艺的艺术语言充分掌握挖掘之后,又加入了书法的元素,或大篆,或小篆,或草书,或抽象,既不让漆艺压过书法,也不让书法压过漆艺,二者相融,各彰其美,这是极难得的创造性创作。

      承她厚爱,每将新作示我,启我神思、豁我遐想,可谓幸事。

      从1984年与陈秀卿女史相识到现在,已近40年。40年中,陈秀卿女史一直钟情于艺术创作,勤于思考、敏于创作,取得这样斐然的成就,实属不易——谨撰数语,以示敬意!

(文/  刘墨)


专家评点:


著名书画家谢云2006年3月10日赠陈秀卿诗三首:

      《书法导报》2006年3月1日《巾帼风采》专刊评介厦门女诗人、书法家陈秀卿诗书,并列举鼓浪屿名士风流,颂以“海风吹不断,风骚领百年”。余敬慕书友秀卿有年,感怀赋吟之。

      一、龙鳞鱼化一徘徊,逸咏高堂令遣怀。铸石担囊书卷好,此身碧玉绣金钗。

      二、磬击几声亦解禅,庐修斋钵吐青莲。余香先许毫尖染,禅坐青毡化笔缘。

      三、玄心都向砚池酣,名士东南着玉笼。应是幽情春涨水,天风海韵意绵绵。


《人面鱼纹》铝蜂窝漆版  陈秀卿  作

著名书法家、艺术评论家沈鹏为《陈秀卿汉字艺术》作序,摘录二节:

      其一:陈秀卿于艺术美的追求是虔诚的。广泛涉猎、深思熟虑,于1998年提出“汉字艺术”理念,意在追求汉字的意美、音美、形美的统一。

      其二:参悟佛学、工作作风严谨的秀卿,于艺术美的追求却表现了高度的自由。她那时而浓烈,时而优雅的艺术情怀,大胆而又审慎的空间分隔,婉而愈劲、通而愈节的点线,洋溢着生机与独创。但秀卿最看重的还是质朴、自然,她向往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大美境界。

      著名书画、篆刻、装帧、音乐家钱君匋1991年为陈秀卿专著《行书学习与欣赏》作序文:

      先通金石文字笔意,再放为行草,墨弦可弹出七情至性。乍观似凡,愈看愈奇,星花水月,怒海崩山,瀑腾泉落,戟舞马驰。畅而不浮,涩而能浑。复化浓笔 为淡,无态涵万物。得童稚味,格高韵远。不可端倪,其艺神矣。至人无法,无法生有法。好以法示人者,多以盲马跛车赠后学。本书赏识名作示人金针,退归无 象乃治学有得,非夏虫论冬冰也。乐而为序。

      辛末暮春钱君匋八十六岁书于蒙养居中


《怀素》铝蜂窝漆版    陈秀卿  作

教授、文艺评论家周旻评论:

      陈秀卿先生的漆书,脉接中华古代文明的典雅与绚烂,她在与上古大漆工艺对话中,充分体悟古人生命苦短,惟有漆艺保鲜增色的诉求。在当代,以她书家的情怀,植入中国书法艺术,使之成为漆彩汉字。大漆黑亮深邃的基调,深嵌打磨各种色彩,呼应上古文明对生命永恒的追求。丰富当代书法美学性格。成为中国书法精神谱系具有传承与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丁》 铝蜂窝漆版    陈秀卿  作


中国美协漆画艺委会委员、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漆艺系主任苏国伟评论:

      陈秀卿老师的漆书作品很好地将书法与大漆艺术这两种中华传统艺术形式融合在自己的作品中,可视为是书法与大漆文化碰撞融合的优秀艺术形式。陈秀卿老师的漆书作品既保留了书法中的书写性,又创造性地结合了漆艺的语言,运用漆艺中的镶嵌、刻划、变涂等技法丰富作品的效果,漆从书入,书从漆出,做到了艺术门类间的“自由”和“跨界”,其作品具有一种大巧不工、守拙藏巧的古朴之美和视觉冲击力。


陈秀卿艺术简历


      陈秀卿,女,福建福州人,1947年出生。自幼生活在福州三坊七巷。1965年到鼓浪屿就学于福建省工艺美术学校。1982年被调回母校教学书法艺术。 曾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理事。 中国书法家协会刻字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曾任厦门市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 厦门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福建省美术馆以及国内外数十家博物馆、碑林、纪念馆等收藏。 曾被评为德艺双馨书法家、福建省三八红旗手、厦门经济特区有贡献的艺术家。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教授。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