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福州海事助力建设“海上福州”服务举措新闻发布会召开。会上,福州海事局提出36条服务措施,其中8项聚焦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一是推出口岸动态监管新举措。从口岸评估对象、评估内容、评估运用以及日常管理等方面作出具体管理措施和规定,完善临时对外启用、涉外作业点退出等机制。
二是推出“套泊热接”作业新举措。构建快反处置中心和“小交管”动态管控新载体,在罗源湾港区科学布设待泊点,创新应用“套泊热接”作业模式,实现待泊船舶无缝对接靠泊。
三是推出政务服务集成改革新举措。增设“综合咨询”“排忧解难”窗口;推出“我陪群众走流程”机制,要求业务部门、政务中心负责人每月轮流为相对人现场办理业务,以办事群众身份全程体验业务流程,现场发现并解决服务堵点;创新试点“首席政务服务代表”制度,由各部门骨干轮流担任“服务代表”,落实首问负责制。
四是推出船舶登记全周期管理新举措。优化船舶初始化登记“一件事一次办”服务流程,建立“海运畅行”跨部门联办模式,实现船舶登记和船舶营业运输证书并联审批;深化部门间信息交互与业务协同,新建船舶证书5个工作日内核发,转籍或注销证书3日内办结。
五是推出商渔共治联管新举措。推进商渔船“联管中心”和商渔“安全自律联盟”推广建设,实体化运行商渔共治“联管中心”,创建“五化”“六有”商渔共治全链条管理模式。
六是推出“新三样”专项服务新举措。在福州港江阴港区建立并运行全省首个船舶载运“新三样”货物前沿服务站,有力保障船舶载运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新三样”安全、便捷、高效运输。
七是推出船员权益保障新举措。深化“一站式解纷中心”、船员权益保护中心、“海上共享之家”纠纷协调窗口和船员心理辅导工作站建设,于今年6月先后分三批收集并公布福州港全部52座码头的上下岸服务指南,并在部分码头开通船员免费转运专线、海事人员陪同指引船员上下岸服务,切实解决船员“下地难”等急难愁盼问题。
八是推出两岸通关便利化新举措。实行预约制和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办理对台船舶口岸通关手续等打造便捷高效往来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福州海事局推出的“海运畅行”跨部门船舶办证服务模式在“全国首创海事、船检、运政三部门船舶协同办证模式”基础上实现新突破,实现海事、运政部门10余项证照跨部门“同步受理、并联审批”——
创新审批机制方面,在“海船转籍登记不停航办证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实施跨部门容缺受理,并引入告知承诺制,允许船舶持原船检证书办理短期国籍证书和营业运输许可,使船舶转籍、注销无需停航,避免了因等待证书办理导致的停运损失;
优化服务体系方面,企业只要满足相关条件,就能“一键全选”完成多项证书办理,实现海事、运政同步发证。在服务流程上,高度集成现有船舶登记便利措施,按照集约化、高效化原则开展并联审批,实现船舶登记全生命周期“一次办妥”。通过强化内部数据共享和办证进度传递,企业最快可在一日内办妥船舶投入营运前的全部证照。
来源:福州新闻网
编辑:黄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