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同行 携手逐梦
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迈出新步伐
历史总是在接续奋斗中书写新篇。
即将收官的“十四五”,福州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的路,在风起潮涌中越走越宽。
“十四五”规划提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加快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5年来,福州持续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坚持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加快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先行城市,打造台胞台企台青登陆第一幸福家园,助力福建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取得更多成果。

马祖乡亲展示“福马同城通”卡。记者 林双伟 摄
经贸合作持续升级
金秋十月,走进福清海口镇的三华农业园,一派果香扑鼻的丰收景象映入眼帘,台农廖健强穿梭在400亩芭乐园中,指导工人采摘、打包。这些由他从台湾引入的水晶芭乐和珍珠芭乐,如今已成为当地市场炙手可热的拳头产品。
“大陆有广袤的土地资源和快速发展的农业科技,我们带来台湾的育种技术和管理经验,优势互补,才能种出这么好的果实。”廖健强的话道出了不少来榕台商的心声:在福州创业,不仅有空间,更有前景。
在永泰葛岭镇,另一片台青创业的热土也正焕发活力。由“80后”台湾青年杨棋崴投资的梅百华文化创意园,不仅延长了永泰青梅产业链,还为当地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创业4年,这位台青已扎根永泰,成为连接榕台文创资源的桥梁。
从台青创业到台企做大做强,从“小三通”到“新四通”,福州以通促融之路的步伐不断加快。
一批批台资项目落地生根。两岸科创社区一期、两岸生物医疗融合发展中心、黄岐镇古石村文旅一期等50余个台资项目顺利落地;福顺半导体、优你康光学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截至目前,福州累计批准台资项目5285项,在榕台资企业超过5000家。
一项项基础设施联通提速。开通第二条榕台海运专线,复航福马“小三通”航线、“黄马”对台小额贸易航线,增开“两马”海上货运直航航线,黄岐港区口岸扩大开放通过国家级验收,福州与马祖通水、通电、通气、通桥持续推进。
一个个平台机制不断完善。成功举办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榕台产业链供应链圆桌会等经贸交流活动,逐步建立并完善与台湾主要工商团体对接机制,正式揭牌全国台企联产业工作委员会数字经济融合发展推进办公室。
社会领域深入融合
上个周末,马祖乡亲曹常斌乘坐25分钟的黄马“小三通”客运航线到福州黄岐,到市区后刷“福马同城通”卡,搭地铁陪在榕就读小学的孙女上兴趣班。
“我早年在马祖澳养鲍鱼,后来到连江做生意,现在福州也有房子,福州市敬老卡和‘福马同城通’卡都有。”他笑着说。
曹常斌的周末日常,正是福州加快建设福马“同城生活圈”的生动缩影。2024年5月、2025年5月,福州市先后两次出台福马“同城生活圈”先行先试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为了增进台胞的民生福祉,让在榕台胞分享大陆的发展机遇。
民生服务方面,为在榕台胞提供各种同城便利。比如,可以参与福州市民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纳入福州住房保障体系,享受同等购房、租房政策;在福州市公证机构开设“绿色通道”;扩大“福马同城通”卡在住房、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的使用范围,提高优惠力度。
福马“同城生活圈”示范效应持续扩大,吸引越来越多台胞落地福州、扎根福州,融入“第一家园”。
让台胞愿意来,福州启动海峡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每年发布超1000个面向台青的优质就业岗位,吸引来榕实习就业创业台青超1200人。
让台胞留得住,福州率先将在榕就业创业台胞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一次性向台胞提供保障性住房1050套。截至目前,全市已有418户668名台胞入住台胞公租房。
让台胞融得进,台胞可同等参与“五险一金”,在养老、医保等方面享受与本地居民同样的保障。目前,全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台胞有1488人。
“从台胞享受购房、医保、子女入学等同等待遇,到许可台企同等参与新基建,支持台企开拓内需市场,各种惠台政策措施愈加具体、暖心,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福建已成为台胞台企‘登陆’的首选地。”福州市台协会会长蒋佩琪说。
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连日来,在福州吴石故居前,吴石将军雕像下摆着多盒凤梨酥,络绎不绝的台胞前来祭奠这位传奇人物。
“今天特地来向吴将军致意,感佩他和所有先烈的爱国情操与精神。”10月22日,台胞康永明在参观后动情地说。他的这份敬意,也寄托着无数两岸同胞同根同源的情感共鸣。
情感,是连接彼此最柔软也最有力的纽带。从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两马”同春闹元宵,到闽王、陈靖姑、张圣君等民间信俗双向交流,越来越多榕台民间组织、宗亲团体常态化往来。
文化交流平台建设同步提速。海峡奥体中心、永泰御温泉文旅小镇先后获批省级对台交流基地,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依托“闽台会客厅”推出《我家的两岸故事》系列纪录片,用数字科技和影像叙事让两岸亲情跨越时空、共鸣心灵。
广袤乡村同样成为情感融合的热土。一支支台湾建筑师团队深入福州村落,因地制宜推进适老化、宜居化改造,在122个村庄开展“陪护式服务”,累计引入71支团队200余人,打造10个省级闽台乡建乡创样板,让传统村落既留得住乡愁,也住得下幸福。
融合的希望在青年,动力也在青年。福州持续擦亮“海峡青年荟”这块金字招牌,第十三届海峡青年荟今年8月成功举办,吸引1300多名台湾青年跨越海峡,在20多项文化、体育、创业交流活动中共叙情谊、共谋发展。
一个“情”字,串起两岸万家灯火,也照亮融合发展之路。福州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让两岸同胞走得更近、情更深、心更亲。
来源:福州日报
编辑:黄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