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师傅剪头发最好看,我这头发好久没剪了,就等着他来社区呢。”在闽侯县甘蔗街道三福社区“爱邻日”活动现场,老人们将“90后”理发师林国淼团团围住,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相夸赞他的手艺。这是三福社区每月20日“爱邻日”的寻常一幕,也是居民最期待的相逢。

林国淼为老人剪发。
“叔叔阿姨们,拿好号码牌往边上排队!”林国淼清亮的招呼声在人群中回荡。老人们拿着写有数字的纸牌有序等候——这些精心设计的号码牌,记录着这个“90后”15年公益路的点点滴滴。
“老人们容易忘顺序,我们忙起来也记不清。乡里乡亲的,可不能伤感情。”林国淼边说边利落地抖落围布。80岁的陈大爷对着镜子左照右照,看着清爽的新发型开心地笑了。
15年的坚持源于他对老人需求的深刻体会。从农村走出来的林国淼深知,自己经营的时尚发廊会让许多老人望而却步。如何能更好地服务老人呢?2010年,他萌生了进社区义剪的念头,没想到这一剪就是15年。
“江奶奶,我们来了!”义剪活动告一段落,林国淼拎起工具包匆匆赶往小区居民楼。89岁的江奶奶因腿脚不便常年居家,已有两个多月未曾理发。
“也请过别的理发师,但老太太非要等林师傅。”三福社区党支部书记陈文轻声感叹。见林国淼进门,江奶奶的眼睛瞬间亮了,像等到亲人般伸出了手。
剪刀开合,银发飘落。林国淼格外耐心,不时柔声询问:“奶奶,这个长度合适吗?”镜子前,江奶奶原本花白的头发渐渐显出利落轮廓。她满是皱纹的脸上,绽放出孩童般的笑容。
“您看这边还要再修短些吗?”义剪现场,林国淼总会蹲下身与坐轮椅的老人平视交流。在他眼中,爱美之心从不因年龄褪色,“一个清爽发型能让老人们高兴好几天”。剪发间隙,他不忘指导团队的新晋发型师如何根据老人发质调整手法,怎样与听力不佳者沟通。“很多年轻人很少接触老年群体,这正是锻炼服务意识的好机会。”
夕阳西下,最后一位老人满意地离去。林国淼收拾着工具,手机突然响起:“林师傅,下个月还来吗?”
“来,一定来。”他笑着应答。
林国淼用15年时光证明:最动人的时尚不是发型潮流,而是始终如一的温暖守候。
来源:福州日报
编辑:叶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