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直播

福州广电

专题

文化生活报

探访“嵩口模式”系列报道⑥│镇党委书记连萍:嵩口流淌乡村振兴活力与温暖

福建省传统村落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传统建筑类型广、数量多。近年来,福建省在历史古镇和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工作方面涌现了许多典型,“嵩口模式”是其缩影和代表之一。

嵩口镇鹤形路

目前,福州市永泰县嵩口镇拥有8个中国传统村落,10个省级传统村落,全镇保留有163座明清民居建筑,其中古镇区留存形式多样、保存完好、艺术高超的60多座明清时期古民居,被誉为“民间古民居博物馆”。

在探索乡村振兴,推动古镇复兴发展中,嵩口镇是如何坚持古镇保护和开发并重,积极探索符合发展实际的“嵩口模式”?在日前召开的推广“嵩口模式”媒体通气会上,嵩口镇党委书记连萍给出了答案。

嵩口镇党委书记连萍(左一)实地调研

一是坚持“自然衣,传统魂,现代骨”的改造理念,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取得更好的保护。连萍介绍,嵩口通过局部微干预、结构不破坏,培训本土工匠、运用传统工艺、选用本地物料,对古建筑加以精心修缮,最大限度保留传统建筑精华,让古镇的古朴风貌、商业风貌、土墙黑瓦的特有风韵得以恢复。同时,对建筑内部,还适当融入现代科技、现代元素,既提高建筑修缮质量,也满足现代人居住需求;对现代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不简单地一拆了之,而是通过色调调和、加挂骑楼、绿化遮掩等,软化“新”的突兀性,使新旧自然过渡并存。

二是发挥本地居民主体作用,实现新旧居民、新旧业态的融合共生。嵩口推行“三七开”古民居活化模式,让人住在镇上、留在村里。古民居原本的结构、风貌和原住民的参与占比大部分,创新的改造、开发和外来力量的介入占比较少数。在活络原住民的同时,最大化吸引乡建乡创人才入驻成为新村民,用创意唤醒原住民资产,打造新村民与原住民互助共赢渠道。

“这种方式既为文物修缮保护、旅游项目入驻等打好基础,也充分保留古民居原貌,带动当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创业,赋予古民居、传统村落新的生机与活力。”连萍说。

“福建省诗词学会嵩口古镇创作研究基地”揭牌仪式

三是注重传统文化的活化传承,在有序恢复传统文化中重塑本地人的文化自信。据连萍介绍,嵩口有序恢复古镇赶圩、肥狮、藤编、武术等文化元素,广泛开展赶圩节、三出宴、盘诗、伬唱、纸狮、游神等民俗活动,以及镇志编纂、楹联征集、学术研讨、名人庆典等。特别是引入专业研究团队,系统梳理古镇历史文书,找回古镇千年文化密码,并通过节庆活动等方式,让外来人体验本地民俗风情,了解传统文化,带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更让本地人在传统文化的挖掘展示中找到归属感与自信心。

民俗博物馆

四是坚持引导本地人做本地事,打造有温度、有态度的共建共享社区空间。通过古镇复兴,日益丰富的产业业态、高端前沿的人才和理念,既让群众“长见识”,更让群众知道平时司空见惯的老房子、老物件的潜在价值,对古镇复兴和乡村文化更加自信,更为自觉地参与古镇的保护和发展。像民俗博物馆,90%以上的物件都是由群众无偿捐赠、提供;还邀请当地人来讲本地往事的“嵩口故事会”,从微小处推动古镇环境提升的“花海计划”,针对乡村儿童的“公益图书馆”以及“老年人诗歌协会”“少儿合唱团”等等,越来越多的群众也参与到古镇的管理运营、宣传讲解、志愿服务等活动中。

乡村儿童“公益图书馆” 永泰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连萍表示,下一步,将根据“嵩口模式”发展经验,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在古镇保护提升上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努力打造一个有人气、有活力的温暖古镇。同时也给其他地方提供更多关于乡村振兴和乡村建设发展路径的方法和借鉴。


来源:央视网
编辑:黄国伟 责编:林真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