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直播

福州广电

专题

文化生活报

赏雪、踏春,清卿世界邂逅春夏秋冬


转眼就到大寒,南方朋友们对雪的期待与调侃始终没有停歇。这不,寒潮级冷空气来临了,整个福建都在等雪来。比起盼而未来的雪,寿山石上终年不化的雪景,立等可赏。

寿山石色彩斑斓,红、黄、白、绿、黑……“含晖耀彩敷五色”,色彩艳丽不媚俗。众多雕刻家痴迷不已,以俏色施巧艺,令蕴藏在石头中的色彩符号绽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寿山石的白,凝脂、厚重、透亮,恰如盈盈雪,透着丝丝仙气,将寿山石中的白俏色为雪,恰如其分。石上莹莹,风雪俱来,这场“雪”还是下到了福州。

赏石上冬雪,品人间意趣。“薄意厚德——林清卿薄意艺术展”正在福州市南公园展出,持续至2月25日,盼雪、爱石的观众可千万不要错过这“赏雪”的绝好时光。



《梅竹双清》   寿山鹿目石  林清卿  刻


松、竹、梅,被世人誉为“岁寒三友”,在冬日也不会因寒冷而枯萎,与雪总有着解不开的缘分。

梅树象征高雅坚贞、凌寒不屈;竹则象征着高风劲节,人品清逸。

《梅竹双清》中,梅花枝条舒展,竹子挺直劲节,作者薄意而雕的梅、竹、草、石,皆借用石皮之色,与深黄石色形成鲜明对比,极富巧思,寄托着文人雅士高洁、雅静、傲然不屈的气节追求。



《梅妻鹤子》   寿山杜陵石  林清卿  刻


北宋钱塘诗人、书法家林逋,人称“和靖先生”,隐居杭州孤山,不娶、无子,植梅放鹤,世人谓之“梅妻鹤子”,赞誉其清高的情致和隐逸的生活,而被传为千古佳话。

此作就是以北宋林和靖梅妻鹤子为题材,物象的错落透视、色调明暗对比,静态布局和动态穿插,环境与气氛烘托得十分恰当,显现出高超的处理手法和表现能力。石中,怪石嶙峋流云悠远,老树枯枝梅香襟怀,林逋盘桓于梅树间,察梅之品性,观梅之风骨,长吟短咏,临风提笔,终写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千古名句。梅妻鹤子是文人精神世界里追求的一种理想化的生活方式,林清卿在表现这些题材中也展现了自己惬意自在的追求。



《雪山修道》   寿山寺坪石  林清卿  刻


《雪山修道》作者依石构思,将大片的白色作为雪,以天然石型作为山,而石上透出的黄色,却如大雪漫漫、逐渐覆盖山岗时,那雪未到达的地方。作者不事一刀,仅凭高超的相石、设计的能力,定立“雪山”的主题,胜却千万刀。

石上本无规律的黑色,在作者妙作下,俏色出了一道人与其身边树木,如龙点睛,抓人目光。“白势压山来,云冷天憔悴。”在这天寒地冻间,道人还神态自若,可见道心坚韧。


积雪莹白、数点红梅,不仅仅是冬的符号,也蕴含着点点春意。在林清卿薄意世界里不仅感受一份自由自在,还能邂逅春夏秋冬。


《花开富贵》   寿山高山石  林清卿  刻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早在唐朝就受到了广泛地关注与喜爱。作为传统的艺术题材之一,林清卿巧施薄意,重写实,尚形神,坚骨法,借以工笔画的表现技法,勾勒牡丹色、香、韵、形,再现诗情画意。石上一株牡丹,花开两朵,各显其秀。一朵含苞待放,朦胧雅韵;一只繁花盛放,热烈绚烂。层层叠叠的花瓣,恣意舒展,似一曲热情的胡旋舞,而彩蝶二只闻花而来,伴着清风优雅的曲调,正翩翩起舞。整作布局精妙,疏密得当,花朵意态端庄,枝叶挺秀交叠,枝头彩蝶纷飞,既展现了繁茂向荣的勃勃生机,又蕴含了花开富贵的美好寓意,大有两宋花鸟画的“写生”意味。



《放舟归来》   寿山玛瑙石  林清卿  刻


《放舟归来》作品的每一面上的景物有机组合成完整的图景,融合而又协调,狭小的空间表现的内容,层次分明、清晰生动。浩荡的缘波之上,漂着一叶轻舟,船夫载着旅人渡河;岸边二人在等候小舟行返,观其人物细节,许是一老者带着仆人,等候渡河。画面中所刻云气、水气氤氲成一绝,仿佛能从中感受到“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逍遥自在;也可以感受到“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的自得其乐。

作品中的人物、景致构成了一幅鲜活的画卷:松风阵阵、两岸相送、水波荡漾、行舟漫长,而撑船的摆渡人,似乎就在画面中无限地放舟又归来,连接起了两边水岸,载着一位位旅人奔赴远方。



《山涧静思》   寿山杜陵石  林清卿  刻


王勃的《咏风》中写到:“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听风、静思、香霭馥馥、云雾环绕,正是林清卿在此章体上着意刻画的场景。《山涧静思》薄意雕虽是石章上的小景,却蕴含了远山近石、流云疏烟等元素,打造了僧人静思的清幽环境。画面描绘了一僧静坐于山间蕉叶上,手持一念珠,神气宁谧,旁置香炉,香烟袅袅。画面简约却意境深远,令观者在图画间,体会到僧人内心的气定神闲与智慧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