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直播

福州广电

专题

文化生活报

我为群众办实事丨逢雨必涝!已有五六年!福州一小区居民苦不堪言……


近日,新闻110接到仓山区东山苑小区的居民求助,由于近期降雨频繁,小区门前的洼地动不动就变成一片“汪洋”,他们出入只能“望洋兴叹”。

小区居民:

积水成雨季常态

这是今年5月拍摄于东山苑小区门口的一段视频。这片宛如池塘的水域,原本是小区门前的一片空地,从电动自行车涉水位置目测,门前的水深约有10厘米,车辆勉强能够通行,但对于行人来说,进出就更为艰难。

而这样的场景,已成了东山苑小区每到雨季的常态。

仓山区东山苑小区居民:小雨大概淹到膝盖这里,大雨淹到腰间,就涨到这么高。你说百姓出行能方便吗?

仓山区东山苑小区居民:从垃圾屋那里到保安室都是水,出来就很不方便。如果下雨会一直淹水,除非没有雨了,两天之内水会退掉。我们都要从这里走,就一个出入口没办法。

上午,记者来到小区时,门口的积水已经退去,大门右侧的空地上还有不少残留的水坑。而在正对门口的窨井盖下方,水位依然逼近地面的高度,下方的排水管道似乎发生了堵塞。

记者还观察到,从东山苑小区门口到院内,存在十分明显的高度差,保守估计约有一米,因此积水都顺着坡道流向门前的空地。

东山苑小区的老住户告诉记者,上个世纪90年代刚入住时,小区周边还是荒地,并不存在积水问题。直到周边陆续建起居民区,地势逐渐加高,东山苑小区门前的区域成了附近的最低点,如此一来,悬殊的高度差便导致积水难以排出。

记者:这个地方淹水多长时间了?

仓山区东山苑小区居民:起码五六年了。

记者:为什么之前不会淹水?

仓山区东山苑小区居民:之前我们这里周边没建好,小区旁边二次改造后,地面以前矮,然后他把这里面周边的下水管道都往这边排。集中往这里走,这里水淹得就很快,一下雨水全部从地面水沟窨井里面冒出来。

仓山区东山苑小区居民:这是已经快三十年的小区,原来后面都是菜地,我们的雨水排向菜地。

记者:是从地面排吗?

仓山区东山苑小区居民:没有,有水沟下去,从下水道下去。后来盖房子把我们的沟堵掉了。然后旁边小区改造那边垫高,我们这里稍微一下雨就淹了。

为了解决积水问题,多年来居民们不断向所在社区街道反映,终于在一年前,小区大门左侧修起了一条高出地面的砖砌步道。但这条临时步道最窄处只有两脚宽,年轻人在雨天尚且只能勉强通过,对老人和儿童来说更是困难。

无奈之下,东山苑小区居民只好拆除部分栅栏,从隔壁的东升小区借道。但没过多久,这处“紧急通道”就因为隔壁小区的反对被封死。眼看雨季再度来临,小区居民又陷入了一筹莫展的境地。

相关部门:

初步方案已确定

对于居民雨天出行的难题,属地街道是否做了充分了解,有没有联系相关部门制定整改方案呢?

记者从东升街道了解到,东山苑小区始建于1995年左右,距今已有近30年历史,地下管网情况复杂。如果要对其进行全面改造,东藤路的对接管道也要同步破路施工,工程规模大周期长,耗费资金也较为庞大。仓山区建设局进行初步勘测后,提出了修建地面集水井的方案。

仓山区东升街道副主任 吴祥书:5月28日,我们邀请仓山区建设局和福州市排水公司去现场查看。初步方案是在临近的闭水井通一条排水沟,专门收集雨水,看一下可不可行。如果可行,那就最终以仓山区建设局意见为主,毕竟他是专业的。

这一方案是否能彻底解决小区的积水问题?随后记者又向仓山区建设局做了进一步了解。

仓山区建设局市政科工作人员 陈睿:我们和排水公司的人看过了。那条路原先的雨水管是堵死的,没有通路。前年的时候就已经改造过,他们的雨水管已经对接到截流井那里,现在就是那一块比较低洼,所以到雨天水位一上来,这个地方肯定就先被淹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在临近的这条河道边上做一个收水井,然后直接收集雨水,直排河道。

仓山区建设局表示,他们将立即会同水务部门到现场评估,判断该区域是否满足施工条件。

截至发稿前,记者从仓山区建设局了解到,经过与水务部门现场勘查,东山苑小区目前基本符合施工条件,待工程通过内河管理处审批后,即可进场动工。


福州广播电视台资讯融媒体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