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州两位宝妈向新闻110求助,她们在台江区世纪百联3楼的易·游泳馆给孩子报了游泳培训课,可是课时还没用完,游泳馆却“翻脸不认人”,游泳培训课时被迫作废。
装修前承诺课时可延期
装修后“翻脸不认人”?
据了解,去年4月,陈女士和吴女士一起在易·游泳馆给自家孩子报了40课时的游泳课,并分别支付了4100元。从去年开始,两人陆陆续续带孩子上了二十多节课。后来由于天气转凉,再加上孩子生病等原因,课程暂时搁置。
消费者 陈女士:去年4月报的游泳课,我们报了40节课。当时我们报名的时候,教练说以课时上完为主,因为小朋友还比较小,中间可能会有一些感冒之类的情况,课程上的进度也比较慢。我们中间有咨询过经理,比如课时可不可以放到明年再上,回复是都正常没有问题。
今年2月,两位家长咨询上课事宜时,得知场馆暂未开放。而到了3月,场馆在微信群内发出通知,场馆于3月27日闭馆进行装修,升级装修时间不计入会员时间。直到6月,两位家长再次咨询,才得知场馆已经开放。两位家长重新给孩子约课时,却被告知课时已过期作废,想要重启旧课时,就要再购买20节的新课包。
两位家长提供的合同照片显示,合同签订时间为2023年4月,有效日期则是空的。合同下方还有一行小字,写着“本协议书于上述之记载有效日期或自会员购买本服务后一年到期,以较早发生者为准”。
对于合同中的有效期,两位家长存在质疑。
消费者 吴女士:他们在装修期间,就说我们的合同已经到期了,我们跟他们谈的时候,说会给我们延期。但是他延期的时间,比如说我们是4月份到期,他给我们延两个月到6月,但是他装修好已经到5月中旬,我们觉得这样的延期是很不合理的。
在签订合同时,场馆一方究竟是如何承诺的?就此事,记者也咨询了当时帮忙两人报课的易·游泳馆前员工刘先生。
易·游泳馆前员工 刘先生:我这里也有其他的小朋友要上课,最后也都让人家上课了。可能就看你好欺负,我们合同期限正常过了以后,我们的课程还是可以继续履行的。
记者多次协调
双方最终达成一致
事实是否如此?记者陪同家长来到易·游泳馆了解情况,现场工作人员表示并不知情。当记者咨询游泳馆管理人员联系方式时,接连遭到现场工作人员拒绝。家长们不断拨打游泳馆经理的微信电话,同样被挂断。
现场工作人员1:还没到上班时间。
记者:那什么时候会上班?
现场工作人员1:经理没这么快上班,你只能等下午。
记者:有没有联系电话?
现场工作人员1:联系电话也联系不上。
现场工作人员2:不好意思,我们没有电话,店长应该在睡觉。因为昨天忙到很晚,他们凌晨都要上班的。
经过记者多次协调,易·游泳馆的经理戚先生终于出面进行回应。
易·游泳馆经理 戚先生:如果说要求退款,不好意思,我们没这个权限,她们的情况也不适合退款。如果说她要想上剩余的课时,我们可以去给她们申请,这个没问题。
就在记者采访当天下午,双方就课时延迟一事协商达成一致。
易·游泳馆经理 戚先生:已经协调好了。
记者:能继续上课吗?
易·游泳馆经理 戚先生:对。
记者:那是怎么上?
易·游泳馆经理 戚先生:教练已经给她们安排好了,她们要求“一对一”上课,已经沟通好了。
消费者 陈女士:我们原来是剩下19节和17节课,现在等于是两节课折合成一节课。
记者:对方什么时候找你协商的?
消费者 陈女士:那天上午你们去完,他下午就找过来了。店长的意思是让我们把这个课程上完,我们去跟他做了一个书面的协调,做一个旧课时的激活。
记者:没有再额外让你们交钱了吧?
消费者 陈女士:没有。我们就觉得再牵扯进去要花费很多精力,我们只想能正常把课上完。
记者:那也挺好的,解决了就好。
消费者 陈女士:这个事情真的是非常感谢新闻110栏目的帮忙。你们来帮忙,我们这边的事情很快就得到了调解,现在双方也达成了和解,我们的课也能正常上,实在是非常感谢。
面对类似的“预付式消费”
消费者要注意哪些事项?
那么,游泳馆方所谓的合同有效期是否作数?消费者遇到此类事件又该如何维权?
福建亚太天正律师事务所律师 齐鑫民:首先,合同中有效期条款用小字书写,且游泳馆未作特别说明,可能因构成格式合同而无效。其次,游泳馆的员工承诺课程是可以一直沿用的,该承诺应当认为是有效承诺。最后,游泳馆装修也影响了陈女士的小孩正常上课。因此,游泳馆以有效期届满为由,主张陈女士应当重新缴费,我认为是没有相关依据的。
如今,预付式消费在各类培训机构中十分常见。然而从众多案例中可以看到,这种消费模式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实惠。面对预付式消费,消费者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齐鑫民律师表示:
1、消费者在进行预付式消费前,要谨慎选择商家,理性消费,认清自身实际需要。尽量避免较大数额的充值办卡,单次充值不宜过多,不轻信各种优惠活动。
2、预付式消费应与商家签订正式合同,以电子邮件等形式签订的合同同样具有法律效力,确保合同可随时查看调取。在签订合同时,需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尤其注意合同中是否存在收款不退、过期作废、限制转卡、丢卡不补等“霸王条款”,如有发现要敢于说不。
3、办理预付卡后,消费者还要注意保留证据,向商家索要发票、收据,保管好每次消费打卡记录,保留聊天记录等证据。消费者付款时要使用商家专用收款码,拒绝私下转账。
福州广播电视台资讯融媒体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