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新闻110》“我为群众办实事”专栏将目光对准水库、河道、海边等“野浴场”。
▲点击图片查看新闻详情
该系列调查推出后,有市民反映,位于长乐的壶井避风港是一个用于渔船停靠的港湾,却有游客不顾周围设立的警示标志,到此处游玩。
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防护林后暗藏野泳海滩
记者沿着滨海路来到壶井避风港,刚一下车,就看到路边竖着两块醒目的蓝色的警示牌,其中一块写着“此处非旅游景点 入口已全部封闭”,另一块则标明“此处海滩危险 海滩游玩请往前方3公里处”;在不远处人行道的护栏旁,也同样竖立了“禁止下海”的警示牌。
记者注意到,附近有不少游客来来往往,多数都带着游泳玩水的装备,但沿路一带均为繁茂的树林,并有护栏与人行道隔开,他们究竟是从何处下水的呢?
记者:你们刚才有下去游泳吗?
游客:有。浪不会很大,小孩子都可以玩。
记者:这么小就可以下海游泳了吗?
游客:自己大人看着就好。
记者:刚刚看到那边有牌子写着严禁下水。
游客:是,这边没有开放。自己小心一点就可以了。这边都没人管。
记者:不会有危险吗?
游客:不会,那边沙滩很大,水很浅。
根据游客的指引,记者找到了前往海边的小路。附近的一个小吃摊主对于游客明知此处禁止游泳却依然冒险下水,早已习以为常。
记者:经常有人下海游泳吗?
小吃摊主:游泳可以游,这的水比较清一点。
记者:但是这里没有人管理吧?
小吃摊主:没有人管理。你不要走太远,就不会有危险。
正在交谈时,三名手拿塑料桶、小铲子的游客从记者身后走来,熟门熟路地踩着护栏旁的塑料凳,翻到了另一边的树林里。
记者一路跟随,走过一段蜿蜒曲折的小路后,一片开阔的沙滩便出现在眼前。
放眼望去,岸边和海里的游客数量属实不少,其中有家长带着孩子在沿岸玩耍踩水,一些家长还让孩子套上泳圈,在齐腰深的海里游泳嬉戏,自己则站在一旁看护。但是记者观察到,家长和孩子的距离随着海浪时近时远,万一遇到意外情况,很难及时上前施救。
还有一些正在戏水的小朋友,身边竟然看不到家长的身影。
除了近岸处玩耍的游客,还有几名胆大的年轻人结伴越游越远,直到镜头也难以捕捉到他们的身影。随着太阳西斜,海水涨潮风浪渐强,海边游玩的游客依然兴味盎然。
相关部门:
加强监管 劝离游客
记者在走访中得知,这处沙滩属于未开发区域,没有配置任何救生人员和设施,但由于远离游客聚集区,每天都有不少游客前来戏水游泳,如此顶着风险在海中“野泳”,安全隐患不言而喻。随后,记者将此事反映给长乐区文武砂街道。
接到记者反映的情况后,街道的海边巡逻队立即赶往该处海滩,劝离滞留的游客。
然而在劝离过程中,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立即“听劝”,部分带娃的家长要经过反复提醒,才不情不愿地上岸离开。
巡逻队员:不要往里面走了,往岸上走。很危险,小朋友快到岸上。大人要看好小孩子,这里是无人看管的海域,往岸上走。
长乐区文武砂街道工作人员 刘彩云:我们街道组建了一支巡逻队伍,由镇村干部、海防所、保安人员组成。我们主要针对一些重点区域、人员密集的地方,同时在重点时段,在早晨、傍晚时段加强巡查。如果发现有游客到比较危险的区域,我们会及时进行劝导。接下来我们还是以常态化巡查为主。
长乐区文武砂街道副主任黄文振表示,为防止游客到未开发的海滩游玩引发危险,街道已在壶井避风港主入口及小路处架设围挡,并在沿路每隔一段距离设立警示牌,但由于海岸线较长,还是有不少游客会“另辟蹊径”,翻越重重障碍到海边玩水。
长乐区文武砂街道副主任 黄文振:有一些群众没有遵守我们设置的安全界限,自己从比较危险的路线前往沙滩游玩。我们发现后第一时间对这个路口进行封堵,另一个是派现场的安保人员进行劝导,引导群众离开危险的海域。对一些危险的地方,我们采取隔离,比如硬隔离。在海边密集张贴宣传标语,提高群众的意识。
除了设置警示标志和定时巡逻,街道也在重点沿海区域安装了24小时摄像头,一旦发现有游客出现在危险区域,便会派安保人员前往劝离。
在此提醒各位游客,海边游玩需谨慎,“野泳”万万不可取。大家应选择救生设施完善的正规海滨浴场,切勿到未开发海域贸然下水。
福州广播电视台资讯融媒体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