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福州市召开2025年福州市防汛备汛新闻发布会。
记者从发布会获悉,今年入汛以来,闽江(下游段)、永泰大樟溪、连江敖江、福清龙江等主要河流水势平稳,主要江河径流总量较常年同期偏少49%,较去年同期偏少49%。目前,18座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较常年同期偏少3%,较去年同期偏多4%;其中,4座大型水库蓄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5%,较去年同期偏多4%;14座中型水库蓄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1%,较去年同期偏少1%。
预计今年全市总降水量雨季(5月~6月)属正常;夏季(7月~9月)总降水量除闽清略偏少外,其余大部偏多1成~2成;秋季(10月~11月)偏少1成~2成;12月份偏少1成~2成。预计今年登陆或影响福州市的台风个数为5个~6个,属正常,雨季可能有早台风影响,可能有1个~2个台风登陆或严重影响福州市。
预计闽江干流可能发生较大洪水,最大流量约22000m³/s~23000m³/s,大樟溪、敖江、梅溪、龙江可能发生超警戒水位以上洪水,需重点防范局地强降雨引发的中小河流暴涨洪水和山洪灾害。
福州市各级各部门始终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作为防汛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民生需求出发,扎实做好防汛备汛各项工作。全市目前储备有橡皮艇425艘、冲锋舟191艘、移动排涝设备826台、水陆两栖车14辆、龙吸水87台等各类物资装备。配齐基层干部个人安全防护“五小件”19583套,规范管理全市各级配备的641部卫星电话。市级组建以消防救援力量、28支市直行业专业救援队伍为主力,18支社会应急救援力量为补充,福州警备区、武警支队等驻军部队为后援的应急救援体系,县、乡、村组建共计4461支5.2万人的抢险队伍,随时待命处置突发情况。
同时,福州市始终坚持人民本位,不断提升防汛备汛工作能力,织密防汛风险隐患整治“全周期网”,构建民生“防护栏”。组织各级各部门开展汛前安全隐患问题自查自纠,形成重点领域隐患问题清单,完成整改568处;以“聚焦重点群体”为轴心,强化弱势群体服务保障,细化分解防汛任务,统计全市危险区域建档立卡共4001户7908人,做到“底册清、情况明、责任实”。保障转移安置点物资供应,减少灾情对群众生活的影响。目前,全市已开展防汛培训、演练2023场(次),覆盖4万余人,为今后开展防汛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抓实信息报送要害,建设福州市防汛防台风应急响应系统,建立23个部门共220条信息报送模板,提升防汛工作信息报送效率和应急指挥信息支撑能力。
大家关心的问题都在这里热点问答来了!
Q:请问今年水利部门在应对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挑战方面,有哪些应对举措,取得了什么成效?
A:近年来,全市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紧密围绕“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的“四不”目标,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不断提升“工程防御、监测预警、科学调度、技术支撑”水旱灾害防御体系能力。
一是强化“四预”能力建设。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提升水旱灾害防御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依托智慧水利平台集成741个水位雨量站、97路摄像头,共享气象、水文,汇集展示12个横向部门、14个纵向部门的数据,基本实现敖江、大樟溪、溪源溪流域水工程联调、大中型水库洪水预报,以及闽江流域重点薄弱县区洪水淹没风险分析。今年,我们还将试点建设X波段测雨雷达,进一步提高“云中雨”监测分析能力。
二是强化水工程调度。水工程是防洪减灾体系重要基础,我们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动、专家组现场指导,启动流域上下游联动机制,实施流域联合调度,发挥水工程拦洪削峰错峰作用,减轻下游防汛压力。2024年,全市17座大中型水库腾出防洪库容0.131亿m³,拦蓄洪水2.21亿m³。汛前,我们对全市水利工程进行了全方位拉网式大检查,并组织专家开展核查验收工作。今年4月,高水高排工程全线贯通,汛期根据需要启动应急排洪,将有效减轻城区防涝压力。去年“格美”台风影响期间,应急启用高水高排工程将约650万m³山洪直排闽江。
三是强化值班值守。着眼防御能力提升,我们建立了“1+1+8”(即局领导+总值班员+8个应急工作组)工作机制,优化提升组织效率和防御战力。强化应急响应机制,依托智慧水利、数字孪生平台,及时会商研判、调度指挥,加强应急联动,确保防御工作运行高效。
Q:请问在汛期,市民朋友们可采取哪些防范措施保护自己?
A:汛期安全关乎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大家强化自我防范意识、落实科学防护举措、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市民朋友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保护自己:
一是筑牢居家安全防线。市民朋友们要密切关注气象预警信息,提前开展房屋设施安全检查,重点排查屋顶漏水、管道堵塞等隐患,对阳台、窗台杂物及时清理。低洼区域住户需配备沙袋、挡水板等防洪物资,储备必要的饮用水、食品、药品及应急电源,确保极端天气下基础生活保障。
二是严守户外出行规范。市民朋友们外出时要注意气象预警、导航提示信息,主动避开河道、涵洞、地下通道等易积水危险区域,不擅自蹚涉不明深度积水,防止触电或坠入窨井。驾车遇积水路段应谨慎通行,水深不明时果断绕行,若车辆熄火需立即弃车转移。雷雨天气避免在大树、广告牌、电线杆附近停留,减少户外暴露风险。
三是科学应对突发情况。在遇到突发山洪、内涝等紧急状况,大家要迅速向地势较高处转移,避免沿河谷、低洼地带行进;若被洪水围困,及时拨打110、119等求助电话,利用漂浮物开展自救。居家需掌握雷电防护知识,及时关闭电器设备与门窗;户外突遇雷雨,应立即进入安全建筑物避险,减少通讯设备使用。同时,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减少弱势群体汛期外出,发现险情要保持冷静,科学应对,确保自身安全,及时报告社区、街道或属地相关部门。
来源:新闻110微信公众号
编辑:翁彬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