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庄严的人民大会堂,辉映着最质朴的匠心;当国家级的崇高荣誉,加冕于最传统的手艺,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探寻的故事。2025年4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福州市木雕行业协会会长陈忠,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那一刻,激动之情难以言表,万千感慨在胸中激荡翻涌。这份荣誉,或许正是对他心中关于木雕、关于传承、关于奉献的最高嘉奖。
匠心求索,琢木成韵
茶香氤氲,笑语盈怀。初见陈忠,便觉其声朗朗,畅快潇洒。他是一位尊重刻刀与木料对话的匠人,但与那些默默耕耘者不同,他有着一颗带领行业前行的心。
从1987年至今,陈忠已在木雕行当里摸爬滚打了近40年。他说:“我这双手,虽厚茧丛生,但这是作为手艺人的印迹。”而他的手艺,就如同这杯中普洱,有着时间的沉淀,愈发醇厚,韵味悠长。
中医之诊,素有“望闻问切”;木雕之道,陈忠自创“望闻切问”。虽序次略移,但这是他独辟蹊径、自成风格的木雕艺术哲学。他凝神以望,细察木材的纹理,洞悉内在的生命气质;他静心以闻,品味木料的天然气息,感受岁月的温润醇厚;他运刀为切,以刀为笔,将观察、感悟与探求付诸实践,赋予木料新的生命;他虚心以问,不断叩问雕刻的奥秘,寻求与木材、与艺术更深层次的对话。
福州雕刻厂的磨刀声,是陈忠雕刻生涯“问”的序章,那枯燥中沉淀了对细节的敬畏,从此他精心打磨技艺,与木料对话。为精进技艺,1989年他南下广东学习牙雕,仅一年便遭遇行业寒冬,象牙交易被禁。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他并未因此消沉,反而展现出惊人的韧性与变通。困境中,他将牙雕精髓融于牛骨之上,开启了全新艺术旅程。牛骨成品形似象牙,某种程度上质感亦不输象牙,且成本远低,深受东南亚客商青睐。
此番经历,让他体悟到,工艺传承绝非固守形式,需不断注入新的生命力。之后,他立足木雕本源,融入牙雕精粹,并将“格物”理念贯穿始终,“问”生活,也“问”自然,将山川草木、鸟兽虫鱼的万千形态与灵动神韵,悄然凝于刀下,最终求“问”出独属于自己的木雕语言。
他曾揣摩“广作”的精巧,也体悟“京作”的恢弘。广州“小蛮腰”的纤巧,北京“中华尊”的沉稳,皆令他心向往之。他巧妙将“小蛮腰”的婀娜与“中华尊”的雄健,注入观音造像,赋予传统形象跨越时空的魅力,实现现代意趣与古典风韵的完美融合。
切刀之魂,问艺之源。陈忠借古开今,在各大工艺美术赛事中屡获殊荣,斩获金银奖近30项,作品《檀香紫檀小圆角立柜》《黄花梨镶嵌小叶紫檀罗汉床》先后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这些成就,既是他雕刻语言的具象化,更源于他与木料之间那份超越技艺的深刻连接。
中元艺术馆展厅局部图
心同木语,格物致知
陈忠对木材仿佛有种天然的亲近。“我与木材同频,总能产生天然的共鸣。”凭借敏锐观察与丰富经验,往往只需一望、一闻,他就能准确判断出木材的产地、品种乃至年代。若再稍加试切,更能与木料“达成默契”,判断出何种题材最能彰显其个性。而这种近乎本能的“天赋”并非与生俱来,那是“望”木、“闻”香的沉淀,也“切”磋、“问”艺的磨合。
陈忠酷爱阅读,尤擅从书中“问”。九十年代,一本名为《故宫里的家具》的书,开篇那句“故宫里的家具多为小叶紫檀和海南黄花梨”,清晰如昨。那一刻,陈忠仿佛窥见了皇家生活的精致奢华,心中便涌起一个念头:皇帝所钟爱的家具,必定是世间难寻的珍宝。凭借着敏锐的直觉,他四处搜寻小叶紫檀和海南黄花梨的踪迹。
“那时没人教,但是你想学、想努力,你会沉迷其中。”为了研究这两类木材的特性,他会将二者制作成小“名片”,放在口袋里,随时拿出来闻一闻、辨一辨木料的清香;或对着太阳照一照,拿着手电筒看一看,观察木料的纹理色泽。这持续不断的“望”与“闻”,不仅让他收藏的原材料日益丰富,更促使陈忠开始思索:如何运用传统工艺,将这些珍稀木材打造成既契合当下审美,又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家具?
中国古典家具艺术,历经唐宋的积淀,至晚明时期达到其辉煌的顶峰。由江南文人主导设计制作的明式家具,造型洗练大方、气韵生动、质朴典雅,具有一种“天然去雕饰”的艺术品格,堪称中国古典家具的巅峰之作。陈忠潜心研究,借鉴明式家具的精髓,从绘制草稿开始,便仔细规划,坚持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他的家具作品不仅展现出独特的视觉风格,更巧妙地呼应了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
正是对明式家具精髓的深刻领悟,促使陈忠决心将个人技艺转化为更广阔的艺术事业。2008年,他选址福州闽侯南屿镇,创立了福建中元艺术品有限公司,探索雕刻艺术的创新之路,也为所有热爱雕刻、技艺精湛的艺人提供了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广阔平台。
如今,古朴的文房雅器、精巧细致的骨雕、栩栩如生的木雕佳作在这里不断涌现,那是陈忠“大美中元·传承百代”的愿景。步入展厅,木头的淡雅清香,沁人心脾,仿佛能感受到那份匠心独运与时光意趣。
笔杆椅 老挝大红酸枝
匠心筑梦,引领前行
“工匠须具备精湛技艺,能娴熟掌握与运用;应肩负传承之责,将技艺传授后人;更需拥有创新思维,思考技艺如何转化为产业,并引领行业发展。”正是这份对木雕事业的热情与远见,陈忠获得了广泛认可。2016年,他被推举为福州市木雕行业协会会长。
福州木雕,历史悠久,作为福州文化的璀璨象征,在中国传统木雕艺术中独树一帜。技艺之精湛,风格之独特,既为世人所珍爱,亦承载着福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深情寄托。
“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优生态”本着这样的思路,陈忠上任后积极搭建交流平台,热心培养年轻匠人,既守护着老一辈匠人的宝贵技艺,也积极引领行业迈向新的未来。在他的带领下,木雕协会工艺美术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会员已达300多人,其中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从最初的3位增至29位;高级工艺美术师队伍壮大至36人。
经年耕耘,匠心凝聚,最终促成了福州工艺美术界的一次集体绽放。2024年,福州市木雕行业协会联合寿山石、脱胎漆器两大行业协会,共同参与了由福州市政府主办的“闽都巧艺——福州传统工艺美术晋京展”。这是福州工艺美术界时隔一个甲子(六十年)再次大规模进京展示,不仅彰显了福州传统工艺魅力,促进了非遗保护,更为“闽都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在协会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福州木雕技艺持续精进,此次参展的木雕作品水平整体提升。其中,32件木雕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永久收藏。这些作品融入了“现代闽生活”的美学表达,展现了“闽都文化”独特的审美情趣与生活体验。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 题
草木或许无言,匠心自有其韵。陈忠以其独特的“望闻切问”,感悟自然,描摹生活,以丰富的阅历赋予木料新的生命,成就厚重沉稳的自我,同时助力着福州木雕事业良性发展。刻刀与木料间,低吟浅唱的,是一位匠人孜孜以求的艺术追求与初心。
本报记者 马洛
陈忠艺术简介
全国劳动模范、福州市木雕行业协会会长陈忠
1987年起在福州拜师学艺,又到广东学习竹、木、骨雕刻技法。1990年在广州创办昌兴工艺厂,生产竹、木、骨雕刻工艺品,经中国广州交易会远销东南亚及世界各地。2008年成立福建中元艺术品有限公司,经许可生产、销售象牙工艺美术品并开始收藏名贵木材,生产古典家具。2008年,随着业务扩增,在有关部门支持下按相关政策给予建厂支持,厂房占地6万多平方米,并成立了艺术品研发中心。
现为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手工艺大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师,福州市特级名艺人,福州木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福清市第十六、十七届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现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木雕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牙雕专委会副主任、根雕专委会副主任,福州市木雕行业协会会长,福建省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福建省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福建工程学院客座教授,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其工作室获得福建省技能大师工作室、福建省民间文艺名家工作室、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基地、福州市古典家具制作技艺非遗保护单位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