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直播

福州广电

专题

文化生活报

“纸上丰神——闽都近现代名人书法展”邀您共赏纸上风华

展览现场


福州,灵山秀水,形胜东南;文化璀璨,人才辈出。此间热土,林则徐、沈葆桢、严复、陈宝琛等近现代史上的杰出人物,不仅留下了历史的印迹,更书写了无数的传奇。

挖掘历史底蕴,赓续“闽都”文脉。2025年6月17日,“纸上丰神——闽都近现代名人书法展”在福州城市会客厅福之轩展厅(福州市三坊七巷安民巷16号对面)拉开帷幕,此次展览汇聚人物众多,涵盖领域广泛,横跨历史时期久远,实属难得一见。展览为期一个月(逢周一闭馆),以名人书法作品为舟,带领观者穿越时空,感受近现代“闽都文化”风流。



展览精心挑选了林则徐、沈葆桢、陈宝琛、严复等六十位名人百余件书法佳作。其中,林则徐的书法端庄遒劲,具阳刚浩然之气;沈葆桢的作品沉雄清健,别具一格;严复的书法作品则含筋抱骨,秀劲遒逸……这些墨宝,远非简单的线条组合,它们不仅勾勒出近现代福州书法的清晰脉络,更在笔锋流转间,饱含着创作者对时代、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这些作者,大多并非以“书法家”名动天下,他们更广为人知的身份,是宦海沉浮的贤达、清代科场的佼佼者、学富五车的鸿儒。然而,他们的字里行间,却天然地流淌着书卷的雅致与诗人的豪情。他们将自撰的诗文词赋挥洒于纸上,这不仅是个人情怀的抒发,更是“闽都”文人“能诗善文,兼擅辞赋”这一独特风气的生动缩影。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名家并非孤立的存在,他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盘根错节的关联,远非同乡或时代相近那么简单。有的是姻亲,彼此走动;有的是师生,传承有序;有的是挚友,诗酒唱和;有的是同僚,相互砥砺。细细品味,便能发现许多有趣的故事。例如,晚清重臣陈宝琛等人就给篆刻大家潘主兰订立过书画润例,留下了珍贵的《素心处士书画引》。这份润例,不仅是当时书画市场运作的见证,字里行间还透露出前辈对后辈才情的慧眼识珠与悉心提携。同样,诗坛宿儒陈衍也曾为白描大师陈子奋订立润例。文人雅士互相欣赏与支持,在闽都文脉中屡见不鲜。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王来文(左一)与福建师大美术学院教授徐东树观展


这些关系网中,亲情、师生的传承更是佳话频传。林则徐与沈葆桢是翁婿,沈觐寿又为沈葆桢的重孙,“五子登科第,四世翰墨家”的郭柏荫家族……这里的传承不仅是传授学问,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晚辈、弟子的笔墨风格与人生格局。正是这些或亲或故、亦师亦友的关系,让“闽都”的书法文化充满了人情味与生命力。展厅为此特别设计了“闽都近现代书法家的‘朋友圈’”,以图谱形式呈现,供观众品味。

为了让观众有更好地打卡体验,展览特别在古厝空间内精心打造了一间清末民初的文人书房。步入其中,仿佛穿越回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古色古香的桌椅静置,笔墨纸砚齐备,透过窗棂的光影温柔地洒在展出的宣纸上,空气中似乎也弥漫着淡淡的墨香与久远的书卷气息。在这里,传统与现代悄然交融。当观者静心沉潜,与林则徐、沈葆桢等先贤隔空对话,品味笔尖流淌的智慧与情感时,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便浸润了一抹从容与诗意,而这,恰恰属于“现代闽生活”那一份独特的雅韵。这份雅致,更可以亲身参与。展览精心准备了空白扇面,供观众现场书写、创作。观众在感受墨水在扇面上晕染的乐趣的同时,也可以感知文化体验与社交分享巧妙结合。



首展在榕城精彩呈现后,展览还将“出走”西安,与更多书法爱好者续写笔墨情缘。这些珍贵的作品也将结集出版,既是对近现代“闽都”历史名人艺术成就的展示,也为“闽都文化”的研究与传承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据悉,本次展览由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福州市鼓楼区委宣传部主办,文化生活报社承办。

仲夏时节,惠风和畅,芳草未歇,正是雅聚好时光。诚挚邀请广大市民朋友们,走进福之轩展厅,让墨香浸润感官,与历史对话,细品“现代闽生活”的雅趣,共赏中华文化的浩瀚璀璨。

本报记者  马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