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学院牢记嘱托,走好产教融合新路——
努力办好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大学
从不到100亩的“巴掌地”,到如今2000多亩的“花园校”;从办学条件不达标,到福建省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A类)……30多年来,闽江学院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扎实推进与城市共生、与产业共兴、与社会共进,逐渐成为推动福州乃至福建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的重要阵地。

大学生在闽江学院工程训练中心机器人技术实验室内实训。记者 林双伟 摄
牢记殷切嘱托
坚持特色办学
初秋时节,旗山脚下,晨光熹微。数千名来自五湖四海的新生踏入校门,开启属于他们的人生新篇。校园入口处石碑上的16个字格外醒目——“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
这句如定盘星般的办学理念,是习近平同志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时为学校确立的。时钟拨回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号角正酣,为解决地方人才紧缺问题,闽江职业大学应运而生。1990年6月,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兼任闽江职业大学校长,亲自为学校把方向、作规划、解难题、办实事、抓改革、谋发展,为学校发展倾尽心力。
1988年,原国家教委公布了部分办学条件不达标、需要充实整顿的高校名单,其中就包括闽江职业大学。“接手的,是被‘黄牌警告’的一摊。我想,既然挂了名,就得实实在在当个校长,为学院办点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回忆的,他上任之初,一方面要迎接1991年原国家教委关于充实整顿情况的检查验收;另一方面,硬件设施、教工住房、办学经费等老问题也相当棘手。
真抓实干、马上就办。上任伊始,习近平同志就明确了不当挂名校长,主持学校发展大计,经常来学校现场办公,及时解决当时学校发展面临的种种困难;还经常参加学校的重要活动,与师生互动交流。
更深远的影响,来自“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这一办学理念,引领学校走出一条符合教育规律、能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办学新路,成为闽江学院发展的根本遵循。2002年,闽江职业大学与福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闽江学院,正式迈入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行列。
近年来,闽江学院综合实力与社会影响力稳步提高,获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全国文明校园、全国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试点高校等。2025年,学校获批福建省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培育项目。
面向产业需求
培育应用型人才
多年来,闽江学院聚焦区域重点、新兴产业,在服务中求发展,在合作中谋共赢,形成良性互动、优势互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闽院方案”。
面向当下热门的具身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新赛道”,闽江学院积极布局,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6月20日,2025年人工智能创新论坛暨“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大会在闽江学院举办。“希望通过深度融合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探索形成‘政产学研金’的新模式、新路径,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智慧和力量。”该校党委书记叶世满在会上说。
作为首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闽江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积极推广“项目驱动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和“3+X”校企合作模式,立足工程智能化、海洋信息化、智慧医疗等应用场景,与6家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企业合作共建,主动对接福建省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发展需求,培养一流应用型人才。
学科突围的故事在校园各处上演。在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长源班”,从学生选拔到课程设计、考核等,闽江学院与福建长源纺织有限公司共同参与,一方面立足企业真实运作情况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也能促进企业发展。目前,该学院已与福建省纺织与服装界10多家龙头企业开展深度共建。
以产教融合为纽带,教学成果与产业价值实现双向跃升。“十四五”期间,闽江学院新增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含主持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3项(含主持2项);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7个、省部级现代产业学院4个;学生在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活动中获国家级奖励1000多项;承担各类横向课题、产学合作项目近1000项,为1100多家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等提供专业服务。
服务地方发展
作出闽院贡献
“你看这只新‘虫虫’,来自超过3000米的深海沉积物。”走进闽江学院海洋研究院,院长陈建明正与团队成员在显微镜下观察马里亚纳马氏虫。2023年,这个由闽江学院团队发现的新物种,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打破了该类生物仅存在于浅海的认知,对后期研究深海生物的压力适应机制、了解生命的遗传进化甚至生命的起源有非常大的帮助。
这是闽江学院海洋研究院的成果之一。该研究院2017年成立,聚焦福州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和海洋新兴产业相关科技研发。
“建设海洋研究院是落实‘海上福州’和海洋强省战略的重要举措。”闽江学院校长舒继武说。2019年,受市政府委托,闽江学院牵头,联合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单位的涉海科技力量,成立“福州海洋研究院”,为打造福建海洋强省建设第二引擎、推动闽东北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立足福州、面向市场、注重质量、突出应用”,闽江学院是这么规划的,也是这么做的。近5年来,围绕福建“四大经济”,聚焦福州16条重点产业链技术急需,学校实施“服务福州行动计划”,加强与领军企业、科研院所协同合作,牵头组建了海峡两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院、福州海洋食品研究院等多个科研平台,实现与福州各县(市)区战略合作全覆盖,推动形成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来源:福州日报
编辑:林昱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