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直播

福州广电

专题

文化生活报

一位台湾媳妇的“豆腐情缘”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闽清县雄江镇梅洋村的薄雾,青山绿水便开始拥抱一座别致的小院。人未至,香先迎——走进小院,一股醇厚、温润的豆香,早已在清新的空气中弥漫开来,成为这片静谧山水独特的注脚。这里,是姚凤燕的“豆腐工坊”,一个用匠心连接海峡、用豆香唤醒乡愁的地方。

姚凤燕展示新做的益生菌豆腐。石美祥摄

跨越海峡回到故乡创业

“我是土生土长的闽清女儿,这里是我的根。”姚凤燕是一名爱笑的创业者,谈起返乡历程,眼中闪着光。1997年,她嫁到台湾,成为“台湾媳妇”。夫家祖辈从事豆制品制作,在那方小小的豆腐天地里,她不仅学会了古法工艺,更被那份专注与传承的匠心深深打动。

跨越海峡,乡愁是剪不断的线。2018年,怀着对父母的牵挂与传播台湾豆腐古法工艺的梦想,她毅然返乡创业。选址,成了首要大事。“做豆腐,最重要的就是水源。”姚凤燕道出关键。她将从台湾带来的老菌种视若珍宝,这不仅是制作益生菌臭豆腐的“灵魂”,更是测试水源的天然“试剂”。“水源够好,益生菌在里面才会呈现出理想的乳白色。”

为此,她寻遍多处水源地。最终,当雄江镇清澈的山泉与老菌相遇,那持久稳定的乳白色,让她吃下了定心丸。“就是这里了!”她当即投入资金百万元,将梦想的种子,播撒在了梅洋村的青山绿水间。

拉长豆腐里的产业链

在工坊里,记者见证了益生菌臭豆腐的诞生。当乳白色的豆腐胚滑入沸腾的油锅,瞬间披上金黄的外衣,捞起回锅再炸,顿时香气四溢。刚出锅的臭豆腐外焦里嫩,咬一口,香酥满溢,独特的益生菌发酵带来别样的风味。

姚凤燕说,台湾的臭豆腐制作技艺很可能是由早年过去的老兵带去的,是乡愁的滋味。如今,她又将这份用益生菌改良升级的古法工艺带回家乡,完成了一次古法豆腐风味的循环与升华。

在姚凤燕的豆腐工坊,记者注意到,制作豆腐的黄豆都来自黑龙江海伦市。“豆子的蛋白含量非常重要,要蛋白含量超过40%的豆子做出的豆腐,才能和益生菌最好地结合。”为此,姚凤燕在对比了国内几家大豆生产地的豆子后,选择了来自黑龙江的优质大豆。精益求精的态度,让姚凤燕制作的豆腐深受市场欢迎。

从一个小小的豆腐手工作坊,成长为如今的福州市恒泰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姚凤燕并未将眼光仅仅局限在豆腐上。根据市场需求,她先后开发了豆浆、豆皮、豆花、红曲豆干等产品,延长了一块小小豆腐的产业链。

未来,姚凤燕打算向“豆腐+文旅”进军。“很多台湾朋友来到这里,都赞叹真是好山好水,孩子们对磨豆子、做豆腐的体验也很好奇。”姚凤燕说,雄江镇有漂浮公园、黄楮林温泉等丰富的旅游资源,若是能把这些资源串珠成链,把豆腐工坊也变成旅游线上的一站,让孩子们在这里免费喝豆浆,将大有可为。

描绘乡建乡创新图景

从嫁到台湾至今,姚凤燕几乎每年都会带着孩子们回来。“闽清是我的根,孩子们也很喜欢这里。”如今,闽清不仅是姚凤燕的故乡,更是她创业的地方,给了她很多温暖。

姚凤燕的成功,是个人奋斗的果实,也是闽清县推动闽台乡建乡创合作的生动缩影。

“从2018年‘豆腐工坊’装修开始,雄江镇政府就帮我们修路、平整土地,真的帮了很多忙。”姚凤燕感念地说。这份支持,也是闽清县持续优化台青创业环境的切实体现。近年来,以雄江乡村振兴为抓手,闽清县不断推动闽台乡建乡创合作。2023年,闽清县入选全省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县名单,是当年全市唯一入选的县(市)区。

如今,闽台乡建乡创的热切在雄江镇处处可见。“我们总结工作经验,形成了对台湾青年来此创业、投资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雄江镇党委宣传委员黄鸣远说,如果姚凤燕继续进行豆腐生产厂房扩建、产能提升,政府部门将在土地政策、信贷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

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家乡的山水,给了姚凤燕十足的底气。谈及未来,她信心满满。“又买了两栋民房,准备用于豆腐的烘焙,还规划建设了阳光房,客人可以在这里泡茶。”姚凤燕说,下一步,她准备把整个园区打造成一个观光区,引进亲子做豆腐体验、免费品尝豆浆等文旅项目,“希望把豆腐产业做大做强,吸引更多台胞来到这里,感受闽清山水的独特魅力。”

来源:福州日报

编辑:黄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