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直播

福州广电

专题

文化生活报

子女学会这几招 给父母一把延缓衰老的“钥匙”

重阳不仅敬老 更要“懂老”

子女学会这几招,给父母一把延缓衰老的“钥匙”

29日就是重阳节了。我们总说“敬老”,可“敬老”不仅是一次问候、一次登高,更要“懂老”。27日,福州市第二总医院神经精神病防治院中级心理治疗师陈惠敏提醒,老人沉默、糊涂、脾气差的背后,藏着子女没有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助。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约15%的60岁以上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或心理问题,包括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焦虑症与睡眠障碍。在独居、慢性病或失能老年人群体中,这一比例更高。遗憾的是,这些心理困扰常被误解为“脾气差”“老糊涂”“人老了都这样”。殊不知,老年人最怕的,往往不是衰老本身,而是“被世界遗忘”。

陈惠敏表示,适度的认知训练与脑力活动,是老年人留住记忆、延缓衰老的“钥匙”。子女可以鼓励家中老人和老朋友下棋、打麻将、练练书法、跳跳八段锦——这些看似简单的日常,其实都在帮大脑“做运动”,让神经元重新亮起来。科学研究表明,规律进行脑力活动的老人,认知功能下降的速度可延缓近30%。大脑就像肌肉,用得越多就越灵活。

家人,是最好的“抗抑郁药”。对老人来说,家人的陪伴比任何补品都珍贵。一起吃一顿饭、聊几句家常、出门晒晒太阳……这些都是对抗孤独最温柔的方式。“爱,不一定要轰轰烈烈,有时就是一句‘爸妈,今天心情好吗’的简单问候。”陈惠敏表示。

研究显示,阳光能促进血清素分泌。陈惠敏建议,子女要多陪父母出门晒太阳,这不仅能让老人“补钙”,更能“补心里的光”。

孤独的根源,不只是没人陪,而是“没有被需要”。社区活动、兴趣小组、志愿服务等可以让老年人重新找到“角色感”。因此,子女可以鼓励父母参加社区活动,让他们有机会继续“参与生活”,而不是被生活遗忘。

“一个有兴趣的老人,往往比同龄人更健康、更乐观。”陈惠敏表示,从精神康复的角度来说,兴趣是情绪的“保护层”,能缓冲焦虑、提升认知、激发社交活力。因此,无论是养花、写字、拍照、听戏,都是让老年人心灵重新发芽的方式。人老了,不等于停下脚步,而是换一种节奏继续走。

对已有精神疾病的老年人,陈惠敏强调,规律复诊、遵医嘱用药至关重要。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减少外界负面刺激,是让心灵“复位”的关键步骤。

陈惠敏表示,子女照顾老人,不只是物质供养,更是精神上的“陪伴、理解与尊重”。当我们愿意蹲下来听老人讲讲过去,陪他们走一走公园的路、看一看夕阳的光,那一刻,他们就不再孤单。重阳将至,愿我们不仅敬老,更能“懂老”。

来源:福州晚报

编辑:林昱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