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直播

福州广电

专题

文化生活报

闽人智慧丨火出圈!来福州,一起“上头”!

软木画镂刻流转光影
三条簪定格往昔风华
一柔一刚

共写穿越古今的“顶流”风雅

今天的闽人智慧

一起在福州

沉浸式感受非遗美学的魅力


软木画:从“眼观手勿动”到“顶流上头”


当下最火的福州非遗是什么?软木画一定占有一席之地。


软木画又称软木雕、木画,20世纪初发源于福州,至今已走过了百年的风雨历程。它运用“以小观大”的手法,将山水花草、古建筑等微缩于方寸之间,素有“无声的诗、立体的画”之美誉。



如今,软木画注入了鲜活流量。非遗匠人发挥智慧,凭借创意设计,把精巧的亭台楼阁、灵动的山水飞鸟“别”在人们发间,让东方美学以可触及的方式融入生活细节,于举手投足间流露出传统工艺的雅致,温婉而生动。



2025年4月,演员赵丽颖佩戴软木画饰品登上杂志;10月,演员徐若晗对话软木画,非遗之美跃然屏上。福州软木画开始圈粉无数,在社交平台迅速掀起打卡热潮,大家纷纷晒出自己佩戴软木画头饰的精美造型,并感叹:“中式审美太高级!”



福州软木画年轻一代的非遗传承人,正在继续守正与创新。三坊七巷元素的茶盘、烟台山元素的挂钟……软木画以新的角度被大家关注。方寸软木画间,有精美的诗画,更有坚韧的气息,这素木之上必将繁花绽放,馨香远扬。



三条簪:刚柔并济的女性力量


如果说软木画的柔,恰似一位温婉的闽都闺秀;那三条簪的刚,则如同一位利落的当代侠女。


一把为国,一把为家,一把为己。三条簪是旧时福州流行的一种发饰,街巷与郊野间,总能看到头戴三条簪的妇女身影。福州历史研究者郑丽生先生曾认为,三条簪由五兵佩演变而来,既方便福州妇女劳作时固定发髻,又能在跋涉郊野时起到防身作用。不得不说,这种全国绝无仅有的头顶兵器的妆束,真是福州妇女智慧的体现。


图源:福州雨田古代玉器博物馆


继2024年11月入选福州市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之后,今年6月三条簪也被《抖音2025非遗数据报告》列入“最受欢迎的非遗体验项目”



旧时福州妇女的发间风景,化作今日街头巷尾的时尚符号,引得无数妙龄女子竞相“上头”。


2024年9月,福州籍艺人陈昊宇与万妮达身着传统服饰,将三条簪斜插云鬓,漫步在三坊七巷的青石板路上。



2024年11月,“神仙姑姑”李若彤头戴三条簪在福州开启寻福之旅。



2025年4月,赵丽颖头戴三条簪登上杂志,向更多人介绍福州三条簪的历史与文化。



2025年5月,刘涛头簪三条簪与古厝园林相映成画。



2025年6月,陈昊宇戴着三条簪亮相时尚活动,让世界看到了福州非遗的魅力。



2025年9月,万妮达将三条簪带上了演唱会让古老的福州风骨,在现代的声光中傲然新生。



从旧时守护福州女性的“发簪武器”,到如今火遍全网的非遗符号。三条簪内涵福州文化底蕴与浪漫,戴上它,你便不再是旁观者,而是能让非遗“活”起来的传递者。



福州人的智慧

被安放于软木画的亭台楼阁间
更被挥洒成三条簪划过的银色弧线
这份古老的匠心,未曾被岁月尘封

反在新时代里

绽放得愈发从容自信

快来福州,将非遗文化戴上头

一起做又美又飒的女子吧!


福州广播电视台资讯融媒体中心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部分综合自遇见福州

编辑:范晓婕

编辑:洪晨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