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5个多月的生长,眼下,连江2万余亩海蛏迎来采收季。村民们每天趁着潮落的间隙与潮水赛跑,抢收成熟的海蛏,忙得不亦乐乎。
浦口镇中麻村南面海域地处敖江入海口。今年正月,村民们在海边滩涂上开始养殖1000余亩海蛏,目前已达到上市的标准。16日清晨5时许,村民们趁着潮水逐渐回落,驾着手扶拖拉机,蹚着没膝的潮水,浩浩荡荡赶往距离岸边约1公里的低潮位海蛏养殖区。
“挖海蛏需赶在退潮时进行,大概需要作业三到五个小时,来不及休息,必须争分夺秒。”中麻村村民林兆明说。
在海蛏养殖田里,村民们通常以三五人一组协同作业,部分小组有10余人。只见他们一字排开,躬身弯腰,一手挥动小锄头,快速挖开约40厘米厚的滩涂泥层,另一手捡拾海蛏,放入塑料盆中。待盆中装满,村民便将海蛏倒入筐内,再挑至手扶拖拉机旁进行集中转运。
据悉,随着连江县海洋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海水水质持续提升,近两年海蛏产量较以往有了显著提升,市场价格也趋于稳定。“今年海蛏的亩产约3000至3500千克,市场价每500克15元左右,和去年基本持平。虽然劳作辛苦,但有这样的收成,大家便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中麻村村民余统进说。
据了解,连江县海蛏养殖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晓澳镇、浦口镇、琯头镇及马鼻镇的浅海滩涂。以往,村民们多采用传统养殖模式,即在靠近岸边的中、高潮区域开展小范围的海蛏养殖,不仅分布零散,且产量较少、经济效益有限。近年来,在连江县相关部门的技术指导下,村民积极创新养殖方式,引进新品种,在海边低潮区域开拓蛏田,形成连片规模化养殖。如今,产出的海蛏个头大、肉质肥、汁水甜,口感独特,尤其是浦口镇中麻村和晓澳镇百胜村养殖的海蛏,深受消费者青睐。
“中麻村海域靠近敖江入海口,咸水与淡水在此交汇,养殖的海蛏壳薄、味鲜。目前海蛏很抢手,我们每天收5000多千克的海蛏送至马尾市场销售,很快就卖完了。”海蛏经销商张孝耀说。
据连江县海渔局统计,2024年全县海蛏养殖面积达2.3万亩,总产量超4.8万吨,产值约15亿元。今年全县海蛏种植规模与去年相当,预计总产量和产值基本持平。
来源:福州日报
编辑:黄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