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直播

福州广电

专题

文化生活报

10年有约——第10届海峡两岸中青年篆刻作品展暨郑世斌师生寿山石雕艺术展


前  言

时序清秋,丹桂争妍;十载嘉期,金石铭心。第十届海峡两岸中青年篆刻作品展暨郑世斌师生寿山石雕艺术展,刀奏云章,石生月华,如约而至。

篆刻者,滥觞甲骨,盛于金文。刀笔之下,历史长河涌动;金石之上,文化印记永存。线条流转间,彰显先贤智慧;布局纵横中,传承华夏精神。一笔一划,雕琢光阴痕迹;一阴一阳,诠释生命奥秘。篆刻之美,美在文心丰盈;篆刻之韵,韵在岁月厚重。

榕城欣聚首,十载印犹温。海峡两岸中青年篆刻展,一路风雨兼程,艺印如初。从摸索前行,到步履坚实;从初试锋芒,到文化盛事,见证精彩无数,亦收获成长感动。更有诸多篆刻爱好者,以印会友,以石寄情,十载之约,未曾或缺。今届展览,别开生面,既是旧雨重聚,亦是新朋相识。百余名选手亲赴榕城,现场游刃,展印艺之精妙,创赛事之新篇,实属往届所未有之举。所刻作品,分朱布白,镌时代印记,铸民族精神。

一刀一石,一韵一魄,郑世斌师生寿山石雕艺术亦联袂展出。寿山石雕,天人合一,独臻妙境。尤其薄意,石上刀画,典雅精微,简而洗练,与篆艺同展,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艺术家们师承古法,推陈出新,寄意怀志。山水人物、花鸟禽兽,寿山石雕之审美情趣,中华文化之意蕴深远,尽现刀下,皆入石中。

方寸之境,纳天地之怀;文心之巧,揽星河之韵。品篆、赏石、会友,诸般清欢汇于一展。愿此十年之约,如金石恒久,怡情养性,赓续艺脉。亦期下个十年,如月华长明,再续风雅,与君共赏华夏文华。

文化生活报社














序  言

天工巧琢寿山石,匠心妙呈自然韵。薄意乃寿山石雕独门技法,重典雅、工精微、近画理。滥觞于明末,初为避石瑕,后渐成精妙艺术。清乾隆后,技艺臻熟,以刀代笔,融诗书画于一石之上,以浅寓深,以简胜繁,返璞归真,成就浪漫篇章。

薄意艺术传承至今,高手辈出,俊采星驰。郑世斌早年研习中国画,后投身寿山石雕刻领域,深谙薄意精髓,对寿山石石皮、巧色运用见解独到,尤以田黄石创作见长。多件作品荣获工艺美术大奖,被中国美术馆、工艺美术馆收藏。

一山一水,一花一木,入则隐,出则显,以枝微而见硕大,意蕴无穷,此乃郑世斌的石上水墨言语。从青云之志到山水之怀,从四时之景到澄明之境,一把琴,一扁舟,一隐者,于郑世斌的薄意中,总能邂逅诗情画意,寻得温润豁达的文人气质,体悟中华文化的智慧与从容。其精心为第十届海峡两岸中青年篆刻大赛金奖创作的《岁寒三友》,梅香浮动,松风呼啸,竹影婆娑,深藏中华文化的精神符号,不张扬,却足够耐人寻味。

刀锋轻舞,信步石上,薪火相传。今值郑世斌大衍之年,岁月沉淀中,其刀下世界愈发澄明通透。本次展览汇聚郑世斌与其十多位学生的佳作,取材丰富,山水、花鸟,人物、禽兽,或清灵、婉约,或典雅、清新,既承古法精髓,又创新意华章,彰显“薄意厚德”的大美之境。

九秋风月起,石上水墨生。一石一世界,一刀一乾坤。邀君共赏,品味石韵千年,感受文化脉动。

文化生活报社


《岁寒三友》 郑世斌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