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下午,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进行第一次分组讨论,政协委员围绕强省会、福州都市圈战略、重点建设六个城、打响五大国际品牌、实施九大专项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积极建言献策。
市政协委员踊跃发言。记者 叶诚 摄
龙头引领
做大福州信息产业
“现代化国际城市蓝图已绘就,我们企业也越来越有信心,安心在福州做强做大!”市政协委员陈学华表示,福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建设数字政府,完善“云代办”“打包办”“一网通办”“全城通办”等服务举措,不仅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还节约了企业成本,极大激发了企业投入研发的动力与发展的活力。
结合实施九大专项行动中的龙头扶引专项行动和扩大内需专项行动,陈学华建议,福州应指导拥有全国领先技术的企业尽快找到“有效的市场”,探寻福州信息产业的发展之路,先行先试,让福州企业领先的技术尽快占领市场,做强做大福州信息产业。
市政协委员俞敏建议,进一步做大做强现有金融机构,加强金融资源集聚,推进现有金融机构国际化步伐。“可采取多种方式引进、设立新的法人机构,提高金融服务现代化国际城市的能力。”
校地合作
助力海上福州建设
当前,福州正掀起新一轮海上福州建设热潮。
作为一名海洋与食品领域科技工作者,市政协委员郑宝东一直都非常关注福州海洋经济方面的战略部署。
郑宝东认为,应积极发挥在榕高校涉海学科优势,大力开展海洋科技创新,全面助力海上福州建设。他建议福州在“十四五”期间每年设立海洋领域“揭榜挂帅”项目2~3项,以海洋领域产业重大技术需求为导向,打通企业、政府、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之间的协作通道。
“发挥福州临海优势,加强闽台合作和国际合作,可以在更广的范围服务福州海洋经济发展。”郑宝东建议,要进一步推动建立健全校地合作沟通协调机制,推动校地深度融合,就海洋科研攻关、高端平台建设、技术成果转化、人才培育等方面开展进一步合作,为海上福州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智力支持。
抓基础教育培养后备人才
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需要大量人才,市政协委员徐聪关注如何夯实现代化国际城市人才基础。他建议,福州应进一步拓宽人才培养思路,从基础教育抓起,积极搭建创新型后备人才培养平台。
徐聪建议,探索高校、创新型企业与中小学,特别是新高考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的对接机制,建立创新型后备人才培养研学实践基地。通过参观访问、专题讲座、实践体验等方式,培育创新型项目,为今后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探索“福州绿卡”制度占领人才高地
近年来,人才竞争愈发激烈。市委、市政府出台一系列举措,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才来榕。
市政协委员王克秋建议,福州应大量开展如“好年华、聚福州”等活动,更好地将高素质人才引进福州、留在福州、融入福州。
市政协委员陈学元认为,福州应加强顶层设计、综合施策,在谋划引进更多高质量科研机构的同时,多层次多渠道引进高层次人才。例如,探索“福州绿卡”制度,或扩大“闽都英才卡”适用范围。不仅要面向国内,更要走向国际,尤其要面向有潜力的外籍、港澳台籍青年才俊。特别要重视持续支持存量人才,防范人才流失。要为他们提供经费、政策、发展等全方位支持,帮助规划好人生黄金期,努力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环境,着力培养其对福州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培育高技能人才加快科创走廊建设
“福州应构建产教融合、政企协同、育选用贯通的高技能人才培育体系,增强人才资源储备,为加快科创走廊建设提供人才智力支撑,加快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的步伐。”王克秋委员还建议,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转移及知识产权运营工作对科技创新的助推作用,促进科技生态培育和科创企业成长以及科技成果产学研用转化。
在既有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方面,王克秋认为,应强化职工创新创业创造技能和思维培训,尤其要在与“数字福州、平台福州、海上福州”及乡村振兴有重点关联的企业内部,开展系统性职工创新能力培训,让新时代产业工人从“速度型/体力型”往“效益型/智力型”转变,带领职工创客走进新兴产业,在实践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用好“双减”
培养孩子国际视野
“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立足本职,拥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让我们的教育更高瞻远瞩,更社会化、人性化。”市政协委员方晓敏表示。
方晓敏建议,学校要在课程设置上开拓孩子们的国际视野,培养孩子们的国际意识,乘着“双减”的东风,在课程设置提高站位;通过项目化学习开设环保类课程,让孩子们不仅仅只关注眼前的书本,还能在互联网助力下,更多地了解世界这个大环境带来的改变。
她还建议,可以将击剑、马术、冰壶等世界普及的项目引进校园,让孩子们多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学会担当,努力成为人类社会共同体的一员。
“我们要致力于帮学生成长为独立思考者、具有协同合作精神的提问者、社区领导者和全球公民,做世界的主人,让他们打开具有全球视野的网络空间,拥抱未来。”方晓敏说。
让城市服务对标“国际标准”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必须不断提升承载力。
市政协委员陈立新认为,要加快提升义务教育资源承载力,发展高质量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城市交通服务水平,出台就业保障措施,不断提升省会城市综合实力。
市政协委员王小红建议,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要注重民生保障,在普惠教育、医养、健康管理方面,出台更多创新、务实的政策。
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我们的服务标准要不断对标国际标准,进一步提升公共交通水平和城市文明形象。市政协委员林礼渠建议,除了改善空港、动车站、码头等窗口形象外,还应提升公共服务行业运营服务水平,包括车辆改进、司机培训等。
加强“数字体育”建设打造体育强市
福州正立足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打造健康福州和特色体育强市的发展定位,形成了多元发展体育的格局。
市政协委员王海飞认为,目前福州应该加强数字体育工作,促进福州体育事业发展。他建议搭建“一中心、五平台”的数字体育架构,即体育大数据应用服务中心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竞技体育服务平台、体育产业服务平台、综合业务管理服务平台、数据全景展示平台,实现“强化体育公共服务职能,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体育公共服务水平”的目标。
来源:福州新闻网
编辑:强婕宁 责编:庄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