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直播

福州广电

专题

文化生活报

于山摩崖石刻

摄影丨网友供图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于山,就是这样一座海拔仅有58.6米的名山,乃福州“三山”之一。相传汉武帝时,江西临川何氏兄弟九人居此炼丹,后升仙,故名“九仙山”。史载,汉高祖五年,无诸复封国越王,曾于九月九日宴集群僚于山巅,故又名“九日山”。原是海岛的于山,民间曾称之为蓬莱仙岛。

于山脚下的白塔,像一位穿越千年而来的儒雅之士,在坊巷街道间成为地标性的建筑,引领我向山林里走去。从古至今,众多文人墨客的神来之笔被嵌刻在山石之间,或道丽沉着,或真草并列,饱经岁月风尘,屹立草莽间,静候来者的鉴赏。

于山第一名胜——平远台,始建于宋代,在于山第一峰,该台毁于元朝战火。明朝重建的平远台移至鳌顶峰。曾学佺曾发“台存则名山存,台废则名山废”之感慨。“平远台”刻石是明代张炜的手书,尚可见其雄浑厚重的行楷。沿台径而上,枯木叶堆内还可见行书石刻,有种蓦然发现遗碑藏于荒径的惊喜之感。

岩上“仰止”两字是因旁侧的状元亭。状元亭是于山的最高峰和中心位置,宋代陈诚之在此苦读,考取状元。“十年寒窗无人知,一朝中榜天下闻。”金榜题名是读书人最大的愿望,后人为此刻字建亭,以供学子瞻仰学习。

未登亭之前,只见平远台上镌有天游山人楷书“状元峰”三字,神采斐然,旁有小字几行。有些风景只有站在高处才能看到,此是登高望远之意,就如人生,眼界格局立高放远,不断努力向上攀爬,才能收获不一样的风景。

踏青石登“云梯”,立于状元亭才见平远台崖石高处还有“小华峰”等题刻。有诗赞曰:“古润郁孤松,来寻小华峰。青天澄夜碧,何处一声钟。”这钟声想必是出自亭下的大士殿。此刻,一阵风来,落英缤纷的黄色枯叶像诗一样从树间洒落,落在殿宇的飞檐乌瓦上。古人在这诗情画意中读书,可汲取自然之气,涤荡心中杂念,赋诗予怀。

山灵有应,斯文不坠。于山摩崖石刻,见证了过往兴衰,书写着国人不变的风骨气韵,刻画出了一个民族不灭的生命线。


来源:海博TV
编辑:黄国伟 责编:林真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