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及自然资源部深化“多规合一、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的要求,深入实施、深化拓展“三争三领”行动,精准发力、集中突破,以精简审批环节、加强规范管理、提升服务水平为重点深化改革,全力提升服务效能,精准高效便民利企。
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优化营商环境经验做法被省营商办列入典型选树,被省工改办列入“福建营商”宣传手册,被省自然资源厅列入2024年全省自然资源优秀案例。
硬核举措“精准送”
在保障提效上做到更好
一是惠企措施靠前发力。梳理优化土地开发、强化要素保障、盘活存量用地、提升审批效能、完善技术规程等五大方面、89条惠企政策,在2024年福州市可持续发展暨企业家大会上,将政策包精准推送,推动惠企政策简便易得。
二是探索创新政策机制。以入选低效用地全国试点城市为契机,研究制定《关于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相关支持政策》,从优化规划管控、“工改商”“工改工”实施路径、标准厂房分割转让等方面明确具体的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利用存量用地引进新兴产业改造提升,调动企业积极性。出台《福州市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优化完善规划土地审批内容,助力审批再提速。
三是衔接统一面积测算规则。先行先试,出台《福州市房产与规划建筑面积测算技术规程》,衔接统一房产、规划、人防和工程竣工阶段的面积测算规则。《规程》被省自贸办评为“全国首创”并入选省自贸区第19批创新举措;“统一房产和规划面积测量标准”经验做法获省自然资源厅、省住建厅、省国防动员办联合在全省印发推广。
四是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发挥福州市不动产登记全省全国的标杆作用,进一步提级增速,在全省率先实现住宅类“带押过户”的基础上,拓展实现商业用房、办公用房、车位等多种非住宅类“带押过户”,免去买卖双方提前筹款还贷解押环节,提高了带押房屋的流通性,帮助企业节约了大量“过桥资金”。
优化流程“极简办”
在审批提速上做到更快
一是延伸“拍前”+“拍后”服务链条。将工作着眼点由“拿地后”聚焦到“拿地前”、将服务对象由“项目单位”拓展到“意向单位”,在企业办理规划、用地手续过程中,推行“量身定制”的精准服务路径,做好政策咨询、流程指导、业务辅导、材料准备等工作。创新开发“福地迎商”微信小程序,建立用地推介、云上读地、招商手册、政策文件等四大版块及城市形象宣传窗口,有助于企业提前开展方案设计和资金测算。
二是拓宽“线上”+“线下”办理渠道。开展“不见面审批”改革探索,先后分阶段推动用地规划许可、工程规划许可、规划条件核实和土地核验等多个高频业务实现“不见面审批”。
三是推行“串联”+“并联”集成办理。联动行政服务中心、发改、住建、税务等部门,探索推行集成化审批,在具备条件的项目推行“四证齐发”审批模式,并联审核项目备案、预审建设方案,预核施工许可,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签订当日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实现拿地即开工。
精准服务“暖企心”
在质效提升上做到更优
一是推进“一站式”便捷办理。持续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开设“帮您办”专窗,增设“云上审批”和“视频帮办”功能,针对省市重点项目、民生工程、台资项目、工业项目等,主动靠前、优化审批、全流程帮办。
二是开展“一对一”精准包联。按照“一个项目、一个专班、一名分管、一跟到底”要求,梳理61个出让项目、重点项目,组建局领导包案“一地一专班”,通过局领导包项目推进、专班动态跟踪、巡回服务、现场办公等举措,协调解决规划审批、方案设计等问题,确保项目快速落地建设。
通过优制度、减流程、破壁垒、强服务,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共计取消、豁免、合并办理事项和环节50余项,全类型53个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一趟不用跑”,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总时限由76个工作日压缩至19个工作日,努力为企业创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
来源:福州广播电视台资讯融媒体中心
编辑:黄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