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直播

福州广电

专题

文化生活报

探访福清东张水库治水之策:三招齐下 守护碧水清源

福清东张水库虽然已建成蓄水60多年,但如今水库的“容貌”愈发年轻,湖光山色,潋滟多姿。从防洪灌溉到饮水水源地,再到旅游胜地,东张水库不断展现新作为,焕发新活力。

日前,市生态环境局举办“福州水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媒体采风活动。记者团首站就来到东张水库,解码老水库的治水之策,透视福州的可持续发展。在这其中,东张水库治理的三大招,成了它“容光焕发”的秘诀。

第一招

成立指挥部

治理有术更有“数”

从东张水库旁放眼望去,碧波万顷、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不时掠过几只白鹭,令人心旷神怡。

先前,东张水库改变了福清“十年九旱”的历史。今年7月起,老水库又接下新任务,作为“一闸三线”工程的重要调节库,协助引水到平潭,成为福州都市圈内的重要“水缸”。然而,东张水库库龄大,基础条件不足,周边还分布着7个行政村及大片农田,环境复杂,给水源保护及水环境治理带来难题。

今年2月,福清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总指挥、26家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指挥部,并聘请中国环境科学院专家提供顾问服务,使出了保护提升“水缸”第一招。

治水“首招”为什么是成立指挥部?“指挥部只是临时机构。我们除了治水,还希望打造一支‘撤不走’的工作队,把经验做法全部‘固定’下来,形成操作手册。这样以后不管谁来接手,都能有章可循,让‘高大上’的治水变得接地气。”指挥部综合协调组组长翁箭峰道出缘由。

在治水过程中,指挥部还整合生态环境局、河长办、联排联调中心等监测力量,形成水面、水下监测网,采集大量水体数据,并利用数据分析提前预警,科学调度水体,增强水体的交换能力,改善水生态环境。

第二招

设置缓冲带

探索生态保护新路子

今年,镜洋镇墩头村村民吴玉妹有了“新工作”,在村子里的“试验田”种红薯。“一天下来能赚180元,是一份不错的额外收入!”记者采风当天,天气晴好,她一边说,一边在田里忙着采收已经成熟的红薯。

据了解,东张水库库区内有3000多亩农田。长期以来,农民耕作使用的肥料、农药直接流入水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今年3月,指挥部启动东张水库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土地流转,设置生态缓冲带,减少污水入库,保障水质安全。办法立竿见影,截至9月底,已流转镜洋镇、东张镇土地2240亩。

土地流转到手后,指挥部又开始探索无施肥试验田,栽种易管理、吸肥能力强的红薯等作物,削减原有土地肥力。

试验田种上农作物,村民就能通过长期或农忙期间短聘等方式参与水源地保护。“村民管理试验田作物,既保证了作物稳产稳收,又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墩头村副主任吴文宝说。

“我们监测土壤和作物,获取更多数据,以期形成可复制的经验。”翁箭峰介绍,未来将探索商业化合作,打通市场销售渠道,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

第三招

打造“护城河”

截污纳管少入库

据了解,早些年为了保护东张水库饮用水源,福清已经建成了一条环绕着东张水库的“护城河”——环东张水库截污干管。但因为年代久远,这条全长约8000米的截污干管出现了“亚健康”状态。今年,指挥部对其60处病害缺陷进行修复改造,提升了污水收集率。

在人群聚居的东张镇区,如今,后华、庄厝等四条穿越镇区的溪流末端排口整治项目已经完成,有效缓解了生活污水直排入溪,提高污水收纳能力。此外,东张镇镇区污水设施建设工程也即将动工,完工后,东张镇镇区污水处理能力将从原来的每天450立方米提升至800立方米。

与此同时,石竹山风景名胜区给排水系统改造工程正加紧施工,将建设6000米污水管网,提升景区污水集纳能力。

至此,环东张水库的一张由“大动脉”和“毛细血管”组成的截污网布设完成,待所有项目完工后,可有效减少污水入库。

据了解,指挥部共谋划生成111个水质提升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今年应完成的81个攻坚项目中,已完成其中45个。

三招“组合拳”下来,东张水库水质治理成效初显。今年3月至10月,水库藻密度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8.8%。


来源:福州日报
编辑:叶虹 责编:林真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