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直播

福州广电

专题

文化生活报

写在第一届中国侨智发展大会开幕之际:四海同根 凝心聚力共筑梦

拳拳赤子心,悠悠家国情。我国有6000多万海外侨胞在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工作和生活,他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强调“把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紧密团结起来,发挥他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积极作用”。

闽在海中,向海图强。福建自唐代开始便有先民扬帆出海,时至今日,生活在海外的闽籍侨胞有1580万,是名副其实的侨务大省。近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聚力打好“侨”牌,深入实施“引侨资、聚侨智、汇侨力”行动,在发挥“侨力量”方面交出了亮眼答卷。

12月20日至22日,来自五大洲37个国家和地区的“老侨”与“新侨”会聚榕城,共同参与第一届中国侨智发展大会。大会立足福建、服务全国、面向海外,着力打造相关产业、人才政策措施的发布平台,侨界专业人才联谊互动的交流平台,侨界学术与创新成果的展示平台,侨界人才项目资本的对接服务平台,发挥侨胞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共同擘画未来发展蓝图。

优化服务 筑巢引凤

爱国爱乡是魂牵梦萦的眷念,回馈桑梓是不惧万难的信仰。

一代代侨胞跨海而回同追梦,如何优化侨务工作,让他们一展雄才、安心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17年半,针对福建与海外侨胞联系密切的特点,率先就侨务工作战略布局进行探索,开创了一系列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并于1995年发表了《“大侨务”观念的确立》重要文章,提出对投资者有利、对所在国有利、对中国有利的“三有利”侨务工作原则。

牢记嘱托,砥砺奋进。福建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侨务工作,把广大侨胞视为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一支重要力量,把“侨”作为福建的一张重要名片进行打造。

在政策制度方面,福建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举措,侨务法规建设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优化为侨服务水平。例如,出台《福建省华侨权益保护条例》《华侨回国定居办理工作办法》《关于进一步优化涉侨服务工作的若干措施》等涉侨法规文件,对侨胞在闽的人身、劳动就业、文化教育、财产、投资等权益的保护作了具体规定,让侨胞安心回乡创业发展。

在经济建设方面,为鼓励侨胞回乡投资兴业,福建出台了《关于发挥侨资源优势,助力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工作方案》,提出支持侨资企业加快发展具体措施,并先后出台20条促进外贸发展措施、《进一步做好稳外资工作若干措施》《推进“丝路投资”高质量发展八条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支持侨资侨智积极参与福建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搭台引“侨”方面,福建各级各部门多管齐下,形成引智合力,促进侨资侨智优势得以发挥,促进更多资源要素汇聚福建——

创新侨务引资平台。持续用好“6·18”项目成果交易会、“9·8”投洽会、“5·18”海交会,举办首届“中国侨商投资(福建)大会”,邀请海内外嘉宾参加世界闽商大会、RCEP青年侨商创新创业峰会、海外科技项目成果展等,推动一批优质侨资侨智项目落地福建。

拓展侨务经贸合作。突出强化“丝路海运”“丝路飞翔”等重点工作品牌,健全“走出去”项目对接合作机制,推动有条件的园区、项目纳入重点国别双边战略合作规划。如,发挥石狮东南亚采购集散中心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作用,优化侨商散货集中采购便利服务,支持石狮、晋江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建设。

深化侨务引智品牌。不断完善“创业中华”“侨智沙龙”等引智品牌,开展“海外院士(博士团)福建行”“海外双创活动周”等活动,引导海外专业人才来闽开展技术合作、创办高新技术企业。

优化涉侨营商环境。推动各级各部门营造更加开放的投资环境,鼓励相关金融机构加大对侨资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发挥涉侨商(协)会作用,为侨胞侨企在闽工作生活提供更加优质便利的服务。

好政策四两拨千斤。据不完全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累计引进侨资企业7839家,实际利用侨资390亿美元,占同期福建实际利用外资比重超80%。

汇聚侨智 共谋发展

闽水泱泱,闽侨浩荡。闽籍海外华侨华人是推动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股不可替代的力量。

今年是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创办集美学校110周年,也是“集美学村”正式命名100周年。陈嘉庚曾说:“国家之富强,全在于国民,国民之发展,全在于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即使在1929年遇到世界经济危机,他的企业遇到困难,有人劝他不要再管学校了,他依旧倾尽所有兴资办学。

今年还是“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诞辰101周年。从童年下南洋精勤治学,到青年回国从军抗日,再到从医济世为民,吴孟超一生救治2万余名患者,成为中国肝胆外科的重要开拓者。

1957年,“中国半导体材料之母”林兰英放弃了在美国的一切,冲破阻碍回国加入中国科学院,进行半导体材料研究。她先后带领团队研制成我国第一根硅、锑化铟、砷化镓、磷化镓等单晶,为我国微电子和光电子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各行各业,都活跃着像陈嘉庚、吴孟超、林兰英以及中国制碱第一人侯德榜、“万婴之母”林巧稚、星空探路者张钰哲、中国结构化学奠基人卢嘉锡、新中国的第一位女性大学校长谢希德、“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热带雨林守护者郑文泰等一大批闽籍侨界科教人物。他们始终密切关注祖(籍)国的民族复兴和家乡发展,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华侨精神代代传承。20世纪80年代以来,海外华侨华人社会进入新老交替的活跃期。新华侨华人和华裔新生代迅速崛起,他们大多受过良好教育,融入当地主流社会,还有一批学子通过留学移居国外,形成了新的侨智力量。

“85后”海归博士高钦泉就是其中一位。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时,北京天安门广场两幅巨幅屏幕播放的《北京2019》宣传片,以及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央视播出的专题片《敢教日月换新天》中,许多影像通过AI修复技术让黑白的历史影像变成了彩色。实现这一技术转换的推手之一,正是高钦泉。

10年前,学有所成的高钦泉从英国回到家乡福州,学以致用、报效故土。“如今的祖国日益强大,希望有更多海外人才选择回国发展,为‘中国智造’积蓄力量!”高钦泉说。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了科技创新的需求,也为许多“新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

以侨为桥、聚智引智。此次大会正是一场“侨智荟萃”的盛宴,侨界嘉宾涉及高能物理、人工智能、数字科技、传感芯片、生物医药、化学等多个高精尖领域,参会嘉宾超1000名,其中博士以上的高层次人才超600名。

侨力争先,携手并进。此次大会还是一场“新老汇集”的大联谊,邀请的嘉宾中既有故土情深、有影响有成就的侨界老一辈科学家、学术专家,也有思想活跃、业界精英的新华侨华人和华裔新生代代表。他们将共同打造一场思维碰撞的侨界智力盛宴,既推动华侨精神薪火相传、代际传承,更促进事业发展的接力传递、聚力奋进。

产业对接 迈向未来

福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1980年厦门特区因台因侨而设,1985年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广大海外侨胞率先投资,成为福建改革开放当之无愧的“排头兵”。

从开始的“三来一补”、合资、独资创办企业,发展到成片土地开发、经营工业区、对外贸易、嫁接国有企业等;从沿海到山区;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从小商品到基础设施和高科技项目……处处都有侨商影子。

他们敢为人先,爱拼会赢,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第一个由侨胞创建的国家级开发区(融侨开发区);第一批侨字号港(福清下垄码头);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厦门国际银行);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印华地砖);第一家外商独资银行(新加坡大华银行)……

进入新时代,我们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打开国门搞建设”到共建“一带一路”,海外侨胞又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年初,国家批复同意在福州市设立中国-印度尼西亚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该园区以福建福州元洪投资区和印尼民丹工业园等园区为载体,探索建立产业互联、设施互通、政策互惠的“双园”结对合作机制,打造海洋渔业、热带农业、轻工纺织、机械电子、绿色矿业等5条跨国合作产业链。

在建设过程中,园区向海外侨领和社团发出返乡省亲考察邀请。中印尼“两国双园”项目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已有50位侨领侨商以及多个华侨华人社团回榕考察投资。

2月,福州经贸交流代表团东南亚之行首站来到印尼,举办了印度尼西亚-福州经贸对接会暨项目签约活动;5月,福建省代表团赴印尼交流,在雅加达举行了中国(福建)-印尼共建“两国双园”暨经贸合作推介会……双方频繁互动,中印尼“两国双园”顺利落地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马来西亚上市企业东海岸资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家。该企业已在园区注册全资子公司——福建宏佳胜控股有限公司,计划建设生产南洋风味调味酱料、水产品预制菜、海洋生物科技产品的产业园。

今年1—10月,福建与印尼双方进出口贸易额达1084亿元,同比增长12.4%,印尼已成为福建在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合作项目达54个。

产业兴则经济强,产业优则动能足。改革开放45年,许多侨胞来闽开展产业对接,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市场理念和技术设备,在促进福建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促进福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例如,位于福州市鼓楼区的“海丝”跨境新零售产业园,已覆盖7个国家,形成5个产业带,拥有海外工业园、物流园、电商园、海外仓等,总产值超百亿元。

当前,福建正迈向新征程,全力发展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此次大会围绕四大经济,设置了4项产业对接活动,分别为中国侨智“氢”动未来绿色产业高端对话、智能网联汽车“芯”动力成果发布暨技术交流对接会、“两国双园”海洋食品产业发展项目推介会、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推介会。大会将聚焦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海洋经济以及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招商推介,征求院士、专家的意见,促进项目、人才资源在政府、企业、高校间有效对接。

“五洲聚‘福’汇侨智,同心共圆中国梦”,第一届中国侨智发展大会将进一步推动产学研衔接、科技成果转化,助力福建以“智”兴业、“智”创未来。


来源:福建日报
编辑:林昱星 责编:庄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