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直播

福州广电

专题

文化生活报

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林祥谦:氤氲墨色 血色旗帜


林祥谦   作者:文亚坤    尺寸:60×98cm

     福建闽侯人,革命烈士,中国早期工人运动领袖,“二·七”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领导人之一。2009年林祥谦被评为100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画作现藏于福州城市会客厅。


林祥谦雕塑


     浓烟滚滚的火车呼啸而过,工人忙碌的身影穿梭在这烟尘漫天的世界里,轰鸣的机器声、破旧的民居、骨瘦如柴的工人,这是电影《风暴》的开场,是林祥谦领导工人进行大罢工的场景,也是林祥谦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进行坚决斗争的时代底色。

    当时的京汉铁路既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吸血管道,又是封建军阀补充军饷、进行统治、互相混战的工具。在铁路上劳碌的身影,就是京汉铁路近3万名筑路工人的真实写照,他们每天劳动10小时以上,过的是“成年累月做马牛,吃喝如猪穿如柳”的苦难生活,每一寸钢轨都浸透着铁路工人的血汗。

     “二·七”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阶级争人权、争自由的一次声势浩大的行动。在这场轰轰烈烈的罢工洪流中,有一位青年同志,奋勇当先,精心部署,为无产阶级工人的利益振臂高呼,面对敌人的利刃也毫不退缩,他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者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位烈士——林祥谦。

     为了刻画这样一位英雄人物,画家文亚坤在动笔前,搜集和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考察了林祥谦的生平经历,参观了林祥谦烈士陵园,观看了影片《风暴》,以及查证了影像中的党史等,了解到林祥谦从一个穷苦工人成长为一名坚毅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绝非偶然。

     林祥谦出身于福建闽侯尚干镇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4岁进入马尾造船厂当钳工学徒,每天劳作12小时以上,过着异常艰难的生活,为了改善工人们的工作条件,林祥谦也曾组织工友们开展过几次怠工、罢工斗争。20岁时他进入汉口江岸铁路工厂当了一名机器钳工。他在党组织负责人陈潭秋的影响下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刊,在30岁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极富斗争意识,为工人谋利益,办事公正,乐于助人,深受大家的信任和爱戴,后来被推选为京汉铁路江岸分工会的委员长。

    1923年2月1日,林祥谦代表江岸铁路的工人们参加了京汉铁路总工会在郑州举行的成立大会,2日,林祥谦做好各项工作,周密部署罢工计划,4日接到总工会的指示后,当即发布罢工令。罢工革命爆发,16个分工会皆响应,1200公里的铁路陷入革命风波,2月7日罢工进入了生死搏斗的关键时刻。敌我力量的悬殊,注定了这是血色的一战,以林祥谦为首的工人在军阀的利刃下失去了生命。文亚坤借以画作试图还原“二·七事件”的背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军阀代表吴佩孚开始向工人进行残酷的暴力镇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林祥谦被捕后,被敌人绑在江岸车站站台的木桩上,反动军阀以死威胁逼迫林祥谦下令复工,遭到林祥谦断然拒绝,敌人恶狠狠地命令刽子手举刀砍向林祥谦左肩,林祥谦壮烈牺牲,时年31岁。”

     深感于林祥谦的个性、事迹,文亚坤慢慢勾画出《林祥谦》画作的轮廓,“我采取了纪念碑式的构图方式画这位民族英雄,他站在一列缓缓启动的火车前面,目光坚毅,视死如归。画作背景就是江岸铁路,火车喷出的滚滚浓烟和鸣笛声打破了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他手上拿的是揭露敌人罪行和号召工人罢工的罢工令,画面定格在林祥谦下达罢工令后,意识到残酷的斗争即将来临的场景。”

    林祥谦始终怀有报国为民的赤诚之心。文亚坤深切感动于林祥谦的精神,他说:“林祥谦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身的悲壮诗篇,他不畏强暴,勇敢坚定,宁死不屈的大无畏精神,高度自觉的组织纪律性,以及全心全意为劳苦大众求解放的崇高品质,为中国人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林祥谦作为中国工人运动开篇的人物,在氤氲墨色的背景里,站成了一面鲜红的旗帜,一座明亮的灯塔,指引了人民前进的方向。正如林祥谦在“二·七惨案”前夕,深感革命严峻形势时对妻子所说的那样,“死了我一个工人,也还会有千百万个工人站起来,革命终将会胜利。”的确如此,岁月走过一代又一代人的长征,任何一次的历史转折,正因为涌现出千万个林祥谦式的英雄人物,我们才能真正地不惧任何艰难险阻。

文/ 叶靖芳

      (画师简介:文亚坤,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7年留校任教,中国人物画研究方向,讲师。福建省画院特聘画家,福建省青年画院特聘画家。闽都画院特聘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