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福建省政协指导,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主办,福建省艺术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昌都市文化局(昌都市文物局)、昌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雪域之光 山海交响——闽藏唐卡漆画精品创作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福州市三坊七巷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举行。
雪域之光 山海交响——闽藏唐卡漆画精品创作系列活动开幕仪式
福建省政协副主席刘献祥,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宋哩,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张立峰,中国文化馆协会副秘书长孟祥也,中国群众文化学会基础理论与创新实践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文化馆首席专家王全吉,福建省艺术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馆长、主任陈秀梅,福建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教育组组长陈鹏程,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文化局(昌都市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李聆等出席启动仪式。
现场隆重举行了“唐卡画师+漆画艺术家”结对仪式。之后大师们将进行为期50天的唐卡漆画的结对创作,通过互动交流,将两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完美结合,实现闽藏技艺融合、文化融合、情感融合。最终每位大师将完成一件具有个人风格的唐卡漆画精品。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领导嘉宾、两地艺术家、学者等各界人士的访谈分享会,通过简明生动的述说,为大家解释了漆艺唐卡艺术的源流,两种艺术形式碰撞的火花,融合发展的进程,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大师们也畅谈未来50天的合作,他们将携手为唐卡漆画这一新艺术品种创作出具有历史意义的精品,也将为这个崭新的艺术形式注入新的生命力。
唐卡,是雪域高原西藏流传千年的艺术瑰宝;漆画,则是东海之滨福建具有代表性的绘画形式。福建省艺术馆2018年开始进行唐卡漆画项目的创新实践,在文化和艺术上融合出来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唐卡漆画,将唐卡独特的材料、工艺、题材、形式与现代漆画艺术融合、共生,并逐步将此模式推广至西藏昌都,有效促进了汉藏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
分享会现场
福建省艺术馆馆长陈秀梅表示,唐卡漆画是一个全新的艺术形式,最开始只是探索,并不知道能走到哪种程度,如今呈欣欣向荣的态势,正是基于闽昌两地同样厚重历史文化、艺术的高度合拍与人民的深厚情谊,才能催生出深度交融的璀璨结晶。
至今,闽藏合作的“唐卡漆画技艺培训班”已先后举办了8期,培养唐卡漆画复合型人才150余名。唐卡漆画的诞生发展,是跨界文化的融合与革新,是新的时代精神与文化风貌的联结、对话,对民族文化的传承、融合、发展、创新将产生深刻影响。
漆画大师与学员按下合作手印留念
对于漆艺与唐卡相结合的创作方式,康勉萨唐卡画派第七代传承人曲雄泽仁说:“唐卡拥有悠久的历史,主要特征为色彩艳丽,与同样历史源远、色彩浓厚的漆艺术相依相合,两者又都有关于山水、人物、鸟兽等的描绘,两种艺术的融合必会带来美丽生动的作品。”勉萨派唐卡非遗传承人西绕尼玛表示,两种不同的文化艺术呈现在同一块画板上,是矿石颜料的交融,也是民族间的文化融合、文化团结与情感交融,意义非凡。
“此次活动是福建省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在援藏工作中的生动体现;是文旅经济发展融入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的生动实践;是闽藏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技艺融合、文化融合、情感融合的创新实践。”活动主办方表示。
直播活动现场
此次创作活动还将以视频直录播以及现场展演等形式来展现唐卡漆画创作的全过程。在福建省非遗博览苑,参观者可以近距离观看闽藏大师的现场创作;网友也可以通过关注海博TV客户端,了解唐卡漆画创作的全过程。在全方位、立体观摩大师作品的同时,感受唐卡漆画作品独特魅力。
本报记者 叶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