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直播

福州广电

专题

文化生活报

“丝路山海 清新福建”|福建非遗亮相对口援疆19省市非遗展

近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阿克苏地区行政公署承办,对口援疆19省市文化和旅游厅(局)共同协办的“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19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新疆理工学院开幕。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饶权,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司长王晨阳,副司长胡雁,对口援疆19省市文化和旅游厅(局)分管负责同志等领导嘉宾出席活动。

本届非遗展以“文化的瑰宝 人民的非遗”为主题,以“非遗+展演”“非遗+文创”“非遗+旅游”“非遗+科技”等为主要内容,19个援疆省市175个参展项目、184位传承人,新疆14个地州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55个参展项目、199位传承人参与,为观众打造了沉浸式体验的非遗文化盛宴。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饶权(左二),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王晨阳(左一),福建省文旅厅二级巡视员张立峰(左三)参观福建香制作技艺


福建非遗  精彩亮相

开幕式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与部分对口援疆省市文化和旅游厅(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张立峰代表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参加了签约活动。

在展览过程中,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福建省艺术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丝路山海 清新福建’福建非遗展演展示”(以下称展演展示)精彩亮相,吸引众人围观,魅力“圈粉”。

福建是非遗大省、强省。全省现有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的项目9项,国家级非遗项目 145项,省级非遗项目705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43名,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17名,并有全国首个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客家文化(闽西) 生态保护实验区、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湄洲妈祖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福建非遗展演展示主要介绍了福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以及漳州木偶头雕刻、福鼎白茶制作技艺、寿山石雕、浦城剪纸、福建漆艺及漆艺创新实践项目(含漳平农民画、唐卡漆画)、永春纸织画、传统香制作技艺(福建香制作技艺)、平潭贝雕等8个非遗项目,涵盖了传统工艺、茶艺、手艺、技艺等内容,丰富多彩,特色鲜明。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饶权(左二),福建省文旅厅二级巡视员张立峰(左三),观看木偶头表演


“非”同一般,感官盛宴

清澈明快的蓝色,黑瓦白底的山墙……福建非遗展演展示以丝绸之路与传统古厝等独具福建特色的文化元素,在距离福建5000公里外的新疆,营造出一个诗情画意的坊巷空间。

这处诗意空间,“非”同一般。造型严谨、精雕细刻的漳州木偶头,白毫满披、醇和甘鲜的福鼎白茶,因材取俏、天工合一的寿山石雕,构图精巧、形式多样的浦城剪纸,斑斓富丽、巧夺天工的福州脱胎漆器,漆艺与绘画完美交融的农民漆画、唐卡漆画,沁人肺腑、高雅悠远的传统香,蕴含海韵潮音的平潭贝雕……福建非遗之美在新疆这片昌盛吉祥之地绽放。

悦目、悦口、悦鼻、悦心,从东海之滨到天山脚下,这是一场曼妙的感官盛宴,亦是一场福建非遗文化盛宴。展演展示吸引了大量观众前来观展打卡,参与沉浸式体验,进一步展现了福建非遗的魅力。


“丝路山海 清新福建”福建非遗展演展示现场

       闽疆万里情,“非”奔来相见

       福建与新疆,一个地处东南海疆,一个位于西北边疆。两地虽遥隔千山万水,却是丝路同源,福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新疆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两地都是“一带一路”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节点,一直有着密切的交流,感情深厚。

       展演展示紧扣“丝路山海”主题,选取了福建香制作技艺、福建漆艺等能够突出呈现两地“丝路共鸣”“山海协作”的非遗项目及相关作品,还特别创作了具有闽疆元素的作品,如浦城剪纸《福运无疆》、平潭贝雕《福山福水》等作为礼品赠给主办方。

       另外,主办方还遴选了近年来福建省文化援疆的重要内容——“漆艺+”艺术创新实践的“农民漆画”等相关作品进行集中展示。新疆农民画家米那瓦尔·木台力甫说,她曾来福建学习漆艺,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尝试将富有乡土气息的农民画与福建漆艺相互碰撞、融合,于是有了一系列作品。漆艺浓郁多彩的表现形式,在米那瓦尔看来,“好像给农民画穿了漂亮的衣服”。

       农民画与福建漆艺的跨界融合,粗犷中有细腻、浓艳中有淡雅、古拙中含技巧,在丰富农民画与漆画艺术内涵的同时,拓展了各自的外延,展现了非遗活态传承的优良成果。


签约仪式现场


       闽疆携手,文化润疆

       在展览开幕式上,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饶权在致辞中指出,非遗展已连续举办三届。经过三年的培育,该展已成为文化润疆的特色品牌活动和交流交往平台,以及展示新疆非遗保护和文化建设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立足文化和旅游工作特点,用好文化和旅游丰富资源,更好开展文化润疆工作,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福建作为对口援疆的19省市之一,自1999年对口支援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以来,已整整24年。在这二十余载的对口支援历程中,两地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福建也始终立足闽疆两地的独特优势,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不断促进闽疆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此次福建非遗亮相对口援疆19省市非遗展,展示了福建非遗的独特魅力与非遗保护的优良成果;两地非遗的交流,加深了两地人民的相互了解;新的合作协议的达成,也将推进两地文化交流合作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对口援疆工作迈上新台阶贡献福建非遗的强劲力量。


参展项目介绍

1、寿山石雕

       主要在福州地区流传,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

       寿山石雕选用的石材为产于福州晋安区北峰群山中的寿山石,其技法主要包括圆雕、印钮雕、薄意、镂空雕、浅浮雕、高浮雕、镶嵌雕、链雕、微雕等。寿山石雕以“相石”为重要环节,讲究利用自然石形石色,巧施技艺,以达到“天工合一”的境界。

2、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及创新实践项目

       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与江西景德镇瓷器、北京景泰蓝并称为中国三大著名手工艺品。在脱胎成型和表层髹漆方面具有鲜明的技艺特点,制作时采用布坯或木坯,经上灰、打磨、髹饰等工序后,再用彩漆晕金、台花嵌螺钿等技法加以装饰。2006年,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人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

       近年来,福建省艺术馆在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下,开展福建省“漆艺+”艺术创新实践,以最具福建长项优势的漆画技艺来转换农民画、唐卡的绘画语言,创造出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农民漆画”“唐卡漆画”福建漆艺及漆艺创新实践项目。来自新疆的米娜瓦尔·木台力甫来到福建参训。

       福建省艺术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申请的“一种唐卡漆画温感变色制作工艺及温感变色的唐卡漆画”,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专利权。

3、漳州木偶头雕刻

       主要分布在福建省漳州市、厦门市、泉州市及周边地区。起于晋,盛于唐,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

       漳州木偶头雕刻类别主要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枝木偶等,其造型严谨、雕刻精细、彩绘精致、着色稳重,保有唐宋的绘画风格,人物性格鲜明,夸张合理,具有地方特色。



4、福鼎白茶制作技艺

       主要产于福建省东北部的福鼎市,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

       中国六大名茶之一,因其成品芽头肥壮,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主要品种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以及新研制的工艺白茶等。白茶属微发酵茶,其制作手法独特,不炒不揉,文火足干,以适度的自然氧化,保留了丰富的活性酶和多酚类物质。

5、剪纸(浦城剪纸)

       主要分布于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

       浦城剪纸采用墨蜡拓印花样,纸捻固定的传统手法,纯手工剪出。题材丰富,形式多样,构图精巧。剪纸的主题纹样有鱼莲纹、鸡鸟纹、石榴牡丹纹、老鼠瓜果纹、葫芦纹等。

6、福建香制作技艺

       福建香制作技艺主要分布区域是福建省闽南地区的厦门市海沧区和泉州市永春县达埔镇,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

       福建香制作技艺经丝绸之路由阿拉伯人传入,是东方资源与西方技艺碰撞后形成的文化表现,已在闽南地区形成巨大的产业集群,产品种类多达数百种,国内市场销售覆盖率达70%以上,东南亚地区市场占有率达到33%以上。

7、福建贝雕(平潭)

       第六批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

       平潭贝雕制作工序有:纸上设计、分解、选材、酸泡、洗、锯、车、磨料、雕刻、粘贴、上彩、置光等数十道;造型处理技法有平面拼贴、块片浮雕、横模造型、支撑结构、立体圆雕镶嵌镂空和化学处理等。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