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假期结束,一些人出现了身体疲惫、情绪低落、失眠、食欲缺乏以及胃肠不适等症状。专家提醒,这可能是“节后综合征”在作祟,应尽快调整作息,保持规律饮食,适当增加运动量,逐步恢复工作节奏,帮助身心重回正轨。
“‘节后综合征’是人们由假期的放松状态突然进入工作的紧张状态时,生理和心理的平衡被打破,进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在心理和生理上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反应。”福州市第二总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医师林敏瑜说,“节后综合征”在医学上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疾病,而是一种消极的身心状态,但其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科学调整身心状态,尽快恢复正常生活节奏。
一是调整作息,规律生活。尽快恢复与平时工作一致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补觉。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确保卧室安静、凉爽、光线适宜,床品舒适、整洁、干燥。睡前减少聊天和电子产品的使用,可以听舒缓音乐,提高睡眠效率。
二是调整饮食,充足饮水。节后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吃叶菜类蔬菜、瓜茄类蔬菜、浆果类水果和谷类食物。减少胃肠刺激,避免过多摄入辛辣、油腻、煎炸等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调整烹调方式,多以煮、蒸、少油凉拌为主。
三是调整活动,适量运动。工作时间段,可每隔1小时站起来进行3分钟左右的碎片化运动,如跳跃开合、原地高抬腿、扩胸伸展运动等。非工作时间段,建议进行自己喜欢的中高强度运动,如户外晨跑、游泳、骑车等,也可以在室内做瑜伽、健身操等。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合理选择运动的方式和强度,不要一开始就进行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同时运动前要做好热身,避免受伤。
四是调整心态,放松心情。制定合理的工作和生活计划,有助于缓解焦虑和提高工作效率,可将工作任务分解成小块,循序渐进、逐步完成。多开窗通风,呼吸新鲜空气,避免长久静坐。多给予自我积极的心理暗示,如果感到非常疲劳和焦虑,可以考虑适当休息调整,选择一些放松的活动,如看电影、听轻音乐、读书阅报等。反复自我调节无效时,可以咨询医生。
来源:福州日报
编辑:黄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