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直播

福州广电

专题

文化生活报

三伏灸、中药代茶饮受青睐 中医药养生正在“圈粉”年轻人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也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今年夏天,依然有许多市民走进医院进行“三伏灸”的治疗,其中不少是年轻人。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医生给年轻人“督脉灸”。

记者在福建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看到,这里的“三伏灸”治疗异常火爆。在诊室里,趴着接受“督脉灸”的人不少。据悉,督脉灸号称 “灸中之皇”,在督脉行隔物或隔药灸,能补阳气、通经络、强免疫,适合体虚怕冷及亚健康者。

今年26岁的林小姐是接受“三伏灸”大军里的一员。她告诉记者,自己常有冬天手脚冰凉、痛经等症状。去年接受了“三伏灸”以后,怕冷、手脚冰凉的症状得到了改善。尝到了甜头的她,今年再次来到医院接受“三伏灸”的治疗,成为了一名中医粉丝。她说:“以前夏天喜欢冷饮,现在慢慢在改变自己的习惯,平时也跟着视频打起八段锦。”她告诉记者,一段时间下来感受到身体的变化,感觉精神头也比以前足了。

“近几年来三伏灸的预约量一直在攀升。以前以中老年人居多,如今年轻人体验者越来越多。”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明霞认为,之所以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被中医圈粉,背后正是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人们在体验中感受到身心的愉悦与健康的提升。她介绍,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上,中医有独特的疗效。例如带状疱疹的治疗,不少患者疼痛难忍,但中医的针灸在带状疱疹的治疗上有奇效。而“三伏灸”在调理慢性病上的效果也被广大患者所认可。

她介绍,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此时艾灸能借助自然界的“大火力”,把体内的寒湿、沉疴“赶出去”,特别适合调理秋冬容易反复发作的慢性病。如呼吸系统疾病,比如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一到天冷就鼻塞、咳嗽、喘不上气的朋友,三伏灸能帮你“扶阳固本”,减少冬天发作。经常腹泻、腹胀、怕冷,吃点凉的就不舒服,三伏灸能温养脾胃,让消化“暖”起来。或是风湿性关节炎、颈肩腰腿痛,遇冷就加重、僵硬的,趁着三伏天温通经络,能缓解疼痛、增强抵抗力。此外平时爱感冒、手脚冰凉、免疫力差的体质虚弱人群,三伏灸可以“冬病夏治”,给身体充充电。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推出的中医药线上产品展示。

除了“三伏灸”,中药代茶饮、药膳也越来越受年轻人的青睐。今年6月底,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在互联网医院平台上线便捷配药,中药代茶饮、药膳等通过互联网医院即可下单,一键开启中医药养生的新体验。福建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游涛介绍,目前该院推出了28款线上产品,涵盖14种代茶饮、9种药膳包和5种足浴方。产品紧跟时令变化,例如,针对福建夏天湿热特点推出的“银花清热饮”“陈皮乌梅饮”,因能缓解“口干咽痛、没胃口”的症状而极其畅销。此外,安神方、养胃方、明目方等多种功能茶饮,也满足了年轻人多元化的调理需求。

“便捷配药上线一个月以来,还是比较受欢迎的,不少人慕名而来。”游涛告诉记者,这些产品能成功圈粉年轻人,离不开对传统中药形态和使用方式的创新改造。为了适应大众的口味,他们在产品研发时,特别注重口感的调整。例如代茶饮散发着淡淡的草本香,药膳包煲汤能尝出食材本味,相当于把“中药房”装进茶包,让“养生”融入三餐。上班时泡一杯,开会间隙抿两口,碎片时间就能在养生,大大降低坚持的门槛。他表示,该院还在研发更多‘生活化’的产品。“不光是喝的,我们还将推出洗头粉、药枕,甚至药膳饺子。让中医养生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游涛表示,团队还计划拓展更多合作平台,让中医智慧真正触达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来源:东南网

编辑:叶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