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由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主管主办的《学习时报》刊发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吴贤德署名文章《因地制宜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
全文如下:
因地制宜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
吴 贤 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型工业化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我们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202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牢牢守住实体经济,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大力推动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福州市牢记嘱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和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持续深化拓展“三争”、开展“奋勇争先”行动,坚守实体经济不放松,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推进新型工业化全过程,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
福州高新区。林双伟 摄
深刻认识推进新型工业化对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重要意义
福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30多年前,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领导福州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了一系列前瞻性、开创性、战略性的实践探索,留下了宝贵思想财富,取得了丰硕实践成果,特别是主持编制了《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以下简称“3820”战略工程),明确了“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宏伟目标,为福州擘画了美好蓝图。“3820”战略工程将工业化作为推动福州发展的重要抓手,对工业发展作了专章规划,明确了战略目标、重点、步骤、措施。这些都有力推动了福州工业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有力支撑了福州经济社会事业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我们深刻认识到,传承弘扬“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是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和准确把握新型工业化重大意义、目标任务、组织保证的生动教材,对推进新型工业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福州软件园。池远 摄
30多年来,我们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不动摇,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工业增加值从1992年不足50亿元,到2024年近3200亿元,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达1.1万亿元,进入2024先进制造业二十强城市。注重科技创新引领,大力推进闽都创新实验室等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4600家,获评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连续四年入选全国最佳引才城市。注重优化产业结构,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持之以恒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育生态,因地制宜培育县域重点产业链,打造13条市级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形成6个千亿产业集群。注重建强园区载体,深入实施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形成两轴两湾区16个工业园区发展格局,培育产值(营收)超千亿元园区4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3个。注重工业项目建设,坚持大抓招商、大抓项目、大抓产业,运用项目推进法,落实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十四五”以来,工业投资年均增速达23%。注重推动技术改造,“十四五”以来,技改投资年均增长22%,获评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城市。特别是,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24年全市数字经济规模超过7900亿元,占GDP比重达56%。注重培育经营主体,持续完善优质工业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截至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046家,其中百亿以上企业(集团)20家,7家企业入选2024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
东南奇瑞汽车生产线。林双伟 摄
努力走出一条有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实践充分证明,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都是指引福州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将倍加珍惜,始终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一张蓝图绘到底,引领新型工业化全过程,努力走出一条具有福州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福州大学城。林双伟 摄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快建设以一流大学城、东南(福建)科学城为引领的科创走廊,推进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福州片区建设,打造高水平创新型省会。聚焦本地产业发展需求,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健全产学研用金对接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与闽都创新实验室、福兴创新实验室、福州大学等大院大所大学合作对接,支持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建设新型研究型大学,全链条推动科技成果就地就近就快转化孵化产业化。
闽都创新实验室。林双伟 摄
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健全“243”先进制造业集群梯次培育体系,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更新,做大做强纺织功能新材料、高端精细化工等2个具有国际竞争力产业集群,加快打造绿色冶金新材料、电子信息、软件信息、高端装备等4个国内领先产业集群,持续培育新能源汽车、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等3个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差异化布局县域重点产业,促进横向协同和区域合作,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
福建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林双伟 摄
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抢抓数字技术变革机遇和数字经济先发优势,发挥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溢出效应,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深入实施制造业“智改数转”,推动集群式快速复制、链条式协同转型。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积极融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推进福州新区人工智能算力集群扩容和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园建设,打造区域级智能算力枢纽。
橘园洲智能产业园。林双伟 摄
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优质企业。引导各类企业聚焦细分领域进一步做专做精做强,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发展空间,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福州制造标志性品牌、企业。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持续做强做优做大制造业领域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强市战略,制定出台更加务实管用的政策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引导民营企业坚守实体、深耕细作、发展壮大。
福州市政务服务中心。石美祥 摄
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数字政府、法治政府,落实服务企业“四通四到”机制,深化拓展“高效办成一件事”和涉企服务“一类事”改革,着力打造能办事、快办事、好办事、办成事的“便利福州”。完善更好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机制,落实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全力帮助企业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化海丝中央法务区福州片区建设,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引领区。
(作者系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来源:学习时报
编辑:黄国伟